出品 | 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 | hbsypl2023@163.com
7月,湖南的夏天燥熱難當,省內多家農商行卻“如臨冰窟”。一道來自湖南農信聯社的緊急通知驟然斬斷了“養老貸”的生命線,要求轄內農信社、農商行暫停辦理“養老貸"業務,并迅速下架有關產品宣傳和視頻。
這款曾被銀行熱捧、登上熱搜的“創新金融產品”,在短短數月內“出現又離開”,折射出當前老齡化社會的深層焦慮與金融產品的邊界困境。那么這個風靡一時的“養老貸”究竟是什么來頭?值得購買嗎?
養老貸,顧名思義,是一款專門為城鄉居民補繳養老保險設計的貸款產品,其核心邏輯是通過貸款補繳社保,以提升養老金水平。
從宣傳內容來看,養老貸的藍圖描繪得十分誘人:臨近退休卻面臨社保繳費年限不足或檔次偏低的群體,只需向銀行申請一筆貸款補繳社保,退休后即可按月領取更高的養老金,銀行將貸款資金直接打入社保賬戶,再從每月養老金中優先扣還本息。
乍一聽是不是十分心動?幾乎“0投入”就能提升養老金水平,無非就是讓銀行也賺點利息而已。消費者的選擇證明了養老貸的吸引力,據湖南臨澧農商銀行微信公眾號6月9日發布的信息,該行“養老貸”規模突破3000萬元。
然而,看似完美的藍圖背后,暗藏玄機。
首先是利率問題,雖然不少農商行在宣傳中都表示“養老貸”是一項低息惠民貸款,但從貸款利率來看,屬實稱不上“惠民”。據《中國經營報》報道,“養老貸”的年化利率一般在3.1%—3.45%之間,且“固定無浮動,無任何附加費用”。
作為參考,5月20日,在央行再次調降LPR后,長沙的首套房貸利率已經降至3.05%。更關鍵的是,銀行通過 "固定利率" 設計鎖定了未來收益,而借款人卻無法享受LPR下調紅利,在當前降息周期中無異于飲鴆止渴。
其次,養老金政策的波動亦成為隱形炸彈。以9萬元貸款、年利率3.1%、期限15年為例,借款人退休后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8.48元,償還625.86元本息后,尚余182.62元自由支配——相較不補繳者每月可多得21.62元。
但是,當前測算均基于現有政策,未來15年間養老金調整存在巨大不確定性,一旦養老金增速放緩甚至下調,借款人償債能力將遭到沖擊。
那么,為何這樣一個暗藏風險的金融產品,會讓消費者們趨之若鶩?其原因在于它照見了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障的脆弱性,這說明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提升城鄉居民養老金水平的需求客觀存在。而對于銀行來說,其利潤空間被持續收窄的利率壓得粉碎,只能向更下沉市場“掘金”。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銀行火速撤下“養老貸”相關宣傳。當農商行們默默撤下公眾號上的養老貸宣傳,一個更深的警示在無聲釋放:金融機構可以瞬間抽身,普通人的養老困局卻仍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