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伴隨啟動鍵緩緩按下,長春市南關區科技創新再掀熱潮!由長春市科學技術局、南關區人民政府、長春工業大學聯合主辦的“創新賦能南關· 新質引領未來”科技活動周活動在幸福科創產業園正式啟動。本次活動聚焦“政產學研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新質生產力培育”三大核心,吸引百余位高校學者、科技企業代表共赴創新之約,標志著南關區向科技創新高地邁出堅實步伐。
啟動儀式上,南關區人民政府與長春工業大學簽署科技創新戰略協議,聚焦區域重點產業需求,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三大領域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平臺,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掛圖作戰”,實現“實驗室樣品—中試驗證—產業化產品”的全鏈條貫通,讓科技成果從“書架”加速走向“貨架”。
活動現場,南關區發布《關于科技創新推動南關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從培育企業創新主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優化創新生態環境4大維度推出12條務實舉措,內容涵蓋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載體建設等關鍵環節,以“政策組合拳”為創新主體精準賦能。
啟動儀式上,長春工業大學帶來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3項重點成果路演,與南關區重點布局的大健康、數字經濟等產業形成精準呼應,為后續產學研合作埋下深度對接的“種子”。
作為長春科技創新的核心承載區,多年來,南關區以“新質生產力培育”為主線,構建起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錨定長春市“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全區首家科創園區——幸福科創產業園。在創新協同發展方面,積極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資金近4000萬元。
據了解,過去一年,南關區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全年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7家,同比增長110.7%,增速亮眼;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達489家,同比增長45.5%;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3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0.37億元,創新動能持續釋放。
這些亮眼的科技創新數據,既是南關區創新生態活力迸發的“成績單”,更是區域政策體系與服務機制協同發力的“風向標”。在南關區“政策精準滴灌”下,科技企業正上演著生動的創新實踐。
作為從初創企業快速蛻變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長春雅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得益于南關區科技局全程指導高企申報、“高校成果轉化直通車”牽線長春大學達成技術合作。企業負責人王立秋透露,未來三年將投入3000萬元研發AI大模型互聯網應用,深化與吉林大學的產學研合作,為網絡安全建設注入智能基因。
新金方醫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長春中醫藥大學科研資源,以納米釋藥技術革新傳統中藥,破解成分溶解度難題。園區以“政策+金融+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讓新金方科研轉化周期縮短30%。研發總監金葉表示,“未來三年,企業將投入2000萬元用于基于納米遞送技術的中藥健康產品開發。通過研發協同建立開放平臺,人才協同實施雙導師制,市場協同構建快速轉化通道,真正實現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本次科技活動周不僅是南關區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區域創新生態迭代升級的新起點。隨著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的深化、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企業創新活力的全面激發,南關區正以“創新賦能”為支點,撬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為長春“科創名城”建設提供強勁的城區樣本。
未來已來,南關區正以科技創新為筆,在長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藍圖上,勾勒出屬于新質生產力的璀璨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