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體壇“藏獒”張繼科當年叱咤球場,后來又經歷了沸沸揚揚的“債務”風波。
私密照,巨額欠條各種爆料滿天飛,工作室聲明,律師函齊上陣,真是“熱鬧非凡”。
誰能想到這才過去兩年多,人家悶聲干大事,竟然又殺出一條“上坡路”。
景甜估計都沒想到,他這回不玩流量玩專業(yè),混得還真挺風生水起。
國民度帶來商業(yè)價值
說起張繼科這人,他真是有點不走尋常路,從一開始就不是那種按部就班,四平八穩(wěn)的運動員。
想當初他445天拿下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單打冠軍,這速度放眼整個國乒史都罕見。
他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更是自帶話題,奪冠激動得直接撕衣服,露出背后那對天使翅膀紋身。
那真是頭一回見,不僅如此后來身上又多了幾處紋身,每次露出來都能引起一番議論。
還有巴黎世界杯,贏了球一時興起把旁邊的廣告牌給人家踢壞了,最后還被罰了款,但他好像就那樣,激動起來不管不顧,真性情藏不住。
贏了倫敦奧運會,又俯身親吻領獎臺,看著有點“瘋”,但又讓人覺得挺可愛,這些舉動讓他身上“個性球員”的標簽牢牢貼住。
里約奧運會結束后,他的人氣更是一飛沖天,成績過硬再加上帥氣的外形和那股子勁兒特別吸引一眾粉絲。
有了這國民度,商業(yè)上當然也是價值越來越高了,《體壇周刊》好幾年前的財富榜,他排第二,僅次于孫楊。
那個時候不管運動品牌跟他合作,甚至賣美妝的品牌都沖他伸過橄欖枝,靠著這股流量,他開始在藝人的圈子里混得風生水起,雖然腰傷讓他離賽場越來越遠,可他在熒幕上出鏡的頻率一點沒減。
國民綜藝他都沒落下,甚至上《跨界歌王》拿了季軍,還跟組了個限定男團,那架勢簡直是全面進軍的節(jié)奏。
那幾年他的感情生活也是成了很多人都關注的,尤其是跟演員景甜高調認愛,到后來宣布分手,一舉一動都在聚光燈下。
這對的組合一度吸足了眼球,很多人更是好奇這對小情侶以后會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可惜最后不太好。
不過看起來一切都順風順水,其實這期間其實也有過“不太順利”的情況,比如有一個叫“猴子的救兵”的茶飲品牌,他曾以合伙人身份給人家站臺。
結果公司后面卻出了失信執(zhí)行的事情,雖然他名字沒在高管或股東名單里,但多少讓人也是讓人降低了對他的好感。
面對輿論其實很脆弱
而正當大家習慣了他的“網(wǎng)紅加運動員”混合模式,或者說更偏向“網(wǎng)紅”的時候,2023年春天的這場風波,更是把他的公眾形象推進了一個巨大的漩渦。
網(wǎng)上傳的那些事兒一個比一個聳人聽聞,說他因為賭錢欠債,還不上錢竟然把女友的私密照片給了債主,聽起來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面對這些工作室坐不住了,果斷辟謠,態(tài)度很堅決,疑似網(wǎng)上那些都是瞎編亂造,沒欠錢,更沒拿別人的隱私去做這些不道德的事情。
說得斬釘截鐵,還要告那些造謠傳謠的,按理說官方辟謠加上律師函,這事兒通常應該能壓下來了。
可偏偏這時候,有個叫“李微敖”的博主跳出來,說自己手里有證據(jù),證實他確實把女友的私人視頻傳給了別人。
還說他有上百萬的債務糾紛,提到了500多萬的欠條,雖然經過調解還了一部分,但欠條還在。
這下兩邊說法對不上,一眾好奇的網(wǎng)友更來勁了,各種討論分析,把這事兒推上了新的高峰。
結果是工作室又一次發(fā)聲明,重復要取證起訴,但那種“無風不起浪”的疑慮,一時半會根本消除不了。
這場風波對他的形象打擊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官方一直否認,但傳聞本身就已經夠勁爆,也足夠讓人在心里打上一個大問號。
而他之前鋪開的那些路子,好像一下子冷了下來,節(jié)目露面少了,代言尤其是一些大眾消費品牌,也變得謹慎起來。
同時一些他之前建立起來的商業(yè)關聯(lián)也在發(fā)生變化,比如他父母都參與的工作室公司在2022年4月就已經注銷了。
而他本人在自己擅長的運動領域似乎也不那么自信了,尤其是他自2018年因傷淡出賽場,雖然沒正式宣布退役,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其實他作為職業(yè)運動員的生涯已經結束了。
這讓他在面對這場風暴時,身上更是沒有了賽場成績作為直接的支撐,大家看他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成分就是看一個明星一樣,而明星出了這樣的事,那恐怕只有“塌房”一個結局了。
曾經依靠成績和個性搏來的巨大流量,在負面風波面前,也顯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張指導的“上坡路”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就在兩年多前的風波逐漸淡出的時候,這位當年賽場上的“藏獒”靠著自己的專業(yè),又重新回到了公眾視野。
這一次他成了“張指導”,而且他這“張指導”的身份不是玩票,他沒再像之前那樣頻頻上那些純娛樂綜藝,而是把重心拉回了乒乓球這個老本行。
他開始在社交平臺上更新視頻,內容大多跟乒乓球有關,更進一步的是他直接開通了賬號,搞起了線上教學。
然后沒多久就開始直播,并且還是賣課,主要是他自己的課程。
這個課程兩周更新一次,專門針對一些有基礎的青少年去學習,這目標人群選得很明確,就是那些沖著特長生或者想在乒乓球上更進一步的學生。
播賣課那次數(shù)據(jù)還不錯,賣了10萬到25萬塊錢,這對于線上課來說是個挺像樣的開端。
但這線上教學只是個鋪墊,他真正的大動作是搞起了線下實體培訓基地,他教出來的學生成績單拿得出手,甚至還有上了北大的。
而且這個球館還在不斷發(fā)展,今年5月他的新球館已經搬到了杭州臨安,正式啟動運營了。
6月份的時候,這個暑假班的課程就已經賣完了,長訓班也已經開始了,工作人員還特別強調,張指導本人是全程都會親自帶領教練團隊一起上課的。
這不是掛個名人當招牌,而是真的投入了時間和精力在里面,從爭議中走出來,他沒有選擇繼續(xù)在娛樂的行業(yè)里硬闖,也沒有徹底沉寂。
選擇深耕乒乓球教育,把自己的金字招牌,對乒乓球的理解,甚至可能還有過去積攢的人脈和資源,都轉化成了教育產品和實體機構。
通過線上課擴大影響,通過線下基地做深做透,已經用實實在在的學員成果證明了這條路的潛力。
他當初說“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我的身份都是一名運動員”,說以后想從事乒乓球相關工作,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事業(yè)。
現(xiàn)在看來真不是說說而已,他現(xiàn)在做的,就是把“乒乓人”的身份,和商業(yè)有效地結合起來了。
現(xiàn)在走的這條路,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至少目前看來正在穩(wěn)扎穩(wěn)打地往上走,甚至可能會走的很不錯。
結語
從大滿貫到綜藝咖,再到如今的“張指導”,這幾年走的真是一條不尋常的路。
雖然之前的爭議依然是個“疙瘩”,但至少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還有翻盤的本事。
這“上坡路”看著還挺穩(wěn)當,招生爆滿不說,還把學生送進了北大,交大,這可不是光靠名氣就能忽悠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