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線正醞釀一場千公里級別的全面總攻,而炮火背后,美國卻將中印推向新的風口浪尖。
當炮彈從哈爾科夫打到赫爾松,當“中印好日子到頭了”的話音未落,世界格局,已悄然生變。
德國《圖片報》曝出猛料:俄軍總參謀部已將“夏季總攻”作戰方案提交克里姆林宮。
美國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公開表態,點名中國和印度,宣稱將對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高達500%的懲罰性關稅。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
表面看是烏克蘭危局,實則已成全球較量的前哨。
戰線壓縮,烏克蘭后方通道被逐步切斷
從哈爾科夫到赫爾松,戰場線條在地圖上逐寸移動,現實中卻成為撕裂烏克蘭后方體系的 “手術刀”。
烏軍在東部頓巴斯方向的防線,正被俄軍多點突破。
庫皮揚斯克地區,烏軍后勤線已基本被俄軍切斷。
7月6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戰報稱,俄軍控制了庫皮揚斯克西面的索博列夫卡村。
該村位于庫皮揚斯克西部城郊,距離烏軍主要補給線 P07 高速公路僅 800 米。
俄軍控制此地后,P07 公路無法再為庫皮揚斯克烏軍提供補給。
7月10日,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軍正在整個戰線上展開積極行動,在康斯坦丁諾夫卡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直徑約 16 公里的大包圍圈。
有消息稱,被包圍的烏軍人數約為 6000 人。
并且,俄軍近期頻繁使用空軍和無人機部隊對烏克蘭后方展開密集打擊。
利沃夫州的亞沃羅夫軍事基地,距離波蘭邊境僅25公里,是西方援烏物資進入的“最后安全距離”,如今也已被俄導彈襲擊。
補給線失守,戰場不只是正面攻堅,更是一場系統崩塌。
俄軍火力升級,“鋼鐵暴雨”覆蓋基輔
7月9日夜間至7月10日凌晨,俄羅斯發動了一場持續近十小時的聯合打擊行動。
俄方共發射 18 枚導彈,其中包含彈道導彈,同時出動約 400 架攻擊無人機,其中近 200 架為 “見證者” 無人機。
烏克蘭基輔市市長克利奇科稱,此次襲擊造成至少 2 人死亡、16 人受傷,基輔市內六個地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無人機與導彈的高頻混合打擊,已成為俄軍新型壓制手段。
一波波低價值自殺無人機用于消耗烏軍防空導彈,緊隨其后的是電子干擾無人機和攜帶溫壓彈的“天竺葵”。
俄方的戰法并非簡單重復,而是在不斷演化升級。
從數量到戰術,俄軍已不再是2022年的“閃電戰”模樣,而是進入有組織、有節奏的系統進攻階段。
朝鮮支援彌補后勤缺口,俄軍彈藥充足
7月12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問朝鮮,朝鮮方面明確表示“無條件支持俄羅斯對烏行動”。
韓國國防部披露,朝鮮已向俄方提供1200萬發152毫米炮彈,運輸方式隱蔽,主要通過遠東港口轉移。
這些彈藥的輸入極大緩解了俄軍彈藥緊張的問題。
更有情報稱,朝鮮可能還會派遣3萬名士兵支援俄軍。
這在戰術層面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俄軍不僅有持續火力,還有額外兵力補充。
炮彈不缺、導彈充足、無人機狂轟不止,俄軍正為一場“摧枯拉朽”的決戰做最后準備。
美歐軍援體系暴露結構性瓶頸
對比之下,美歐的補給體系正顯現出明顯短板。
德國雖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數百枚遠程導彈”,但未公布具體型號與交付日期,引發外界質疑是否為“金牛座”巡航導彈。
該導彈射程可達500公里,若交付烏方,將直接威脅俄羅斯腹地。
但德國對此始終保持模糊態度,擔心卷入戰爭。
美國方面,愛國者導彈年產量僅600枚,庫存不足,援助烏克蘭的10枚彈藥已屬極限。
英國承諾的5000枚無人機攔截彈,也因產能不足遲遲無法交付。
西方的援助體系,是以“和平時期邏輯”運作的,而俄朝之間的軍事合作,則是純粹的戰時體系。
烏軍每天僅能發射2000發炮彈,俄軍日均發射量高達3萬至6萬發,火力比一度達到15:1。
這種不對等不是短期可逆的,而是結構性的系統差距。
美國轉移重心,中印被推上“制裁名單”
7月8日,特朗普批準向烏克蘭提供10枚愛國者導彈系統。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提出了《2025 年制裁俄羅斯法案》。
該法案不僅對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征收 500% 的關稅,還擬對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能源貿易的國家實施同樣的關稅。
格雷厄姆已明確表示,中國和印度購買俄羅斯能源支持了 “普京的戰爭機器”,根據這項法案,美國將對進口的中印產品加征 500% 的關稅。
這一表態掀起外交震蕩。
中印雖未直接卷入俄烏沖突,但因能源合作被視為“灰色支持者”,正面臨美方制裁壓力。
中國與印度的回應
中國方面,自2025年4月起收緊稀土出口,尤其是重稀土,對美軍工體系造成直接沖擊。
7月初,美國被迫恢復對華EDA軟件和航空設備出口許可,以換取中國在稀土上的有限放松。
這說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使其在國際博弈中具備強大反制能力。
印度則更為務實。
2025年5月,印度日均從俄羅斯進口210萬桶原油,占原油進口總量的四成,且為低價采購。
若被迫轉向美油或中東油源,其能源成本將翻倍,莫迪政府的經濟承壓不可小覷。
印方已通過外交管道表態,能源采購是“國家主權行為”,不接受外部干涉。
戰火之外,是全局之戰
俄烏不是孤立沖突,它已成為一面鏡子,照出全球力量的分布與裂痕。
一邊是炮火連天,戰線推演;一邊是經濟制裁、外交試探、資源反制。
當俄軍在前線加速推進,美國卻把制裁之手伸向中印,戰爭的“二級戰場”已悄然展開。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全球戰爭中,誰能掌握主動,誰就能改寫格局。
戰場之外的較量,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