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比死人累,這話一點不假。一場喪事花掉幾年積蓄,修大墓、請風水先生、擺排場,孝心成了攀比秀。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改,生態(tài)葬、節(jié)地葬成了主流方向。政策初衷是好的,省錢、省地、護環(huán)境,但執(zhí)行起來卻像“剃頭挑子一頭熱”——政府喊得響,老百姓心里犯嘀咕。
改革不是新鮮事,早些年就有地方試點火葬,結果鬧出不少矛盾。農村人講究入土為安,城里人嫌公益墓地太少,價格還貴。政策一紙文件下來,配套沒跟上,群眾自然不買賬。有些地方甚至出現(xiàn)“偷偷土葬”的現(xiàn)象,干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改革成了空話。
生態(tài)葬聽起來高大上,樹葬、海葬、花壇葬,環(huán)保又節(jié)約。可觀念不是一天能變的,老一輩覺得這是對死者的不敬,年輕人雖然接受度高,但真輪到自家事,還是得看長輩臉色。政府光喊口號不行,得先解決實際問題?;鹪釄鼋▔蛄藛??公益墓地收費合理嗎?宣傳到位了嗎?如果這些都沒做好,改革就是空中樓閣。
攀比之風更是個頑疾。有些地方喪事越辦越豪華,風水先生、吹鼓手、流水席,一場下來十幾萬打不住。別人家這么搞,你家不搞,面子上過不去。政策想剎住這股歪風,但光靠黨員干部帶頭不夠,得從根上切斷利益鏈。誰在靠喪事賺錢?誰在煽動攀比?把這些“蛋糕”動一動,改革才能推得動。
政策落實不能一刀切。城鄉(xiāng)差異大,農村有農村的習俗,城市有城市的難處。硬推火葬,可能引發(fā)抵觸;完全放開,又可能回到老路。找到平衡點才是關鍵。比如,農村可以保留祠堂集中安放,城市多建公益骨灰堂,降低費用,慢慢引導。
殯葬改革本質是場觀念革命。幾千年的傳統(tǒng)不是說改就能改的,但資源緊張、環(huán)境壓力擺在眼前,不改不行。政策方向沒錯,但執(zhí)行要穩(wěn),配套要全,宣傳要細。老百姓不怕改革,怕的是改得不接地氣。
這場改革,到底是誰在阻撓?誰在受益?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