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在于找到內在的純粹和自由
快樂并非費盡心機計算出的結果,而是一個無心而求的美好過程。世人皆喜愛日出,因為日出象征著希望;而許多禪門中人則偏愛日落,因為觀賞日落能夠得定、發慧,落日的柔和與清涼蘊含著慈悲之相,提醒人們時光的無常。
落日象征著永恒,是生命必然走向消逝的標志。唯有洞察生滅現象者,方為有智慧之人。日出與日落皆是天地運行的規律,正如榮盛與枯萎都是生命固有的狀態,本無需以人心的悲喜來評判。無論是榮盛還是枯萎,皆為無心、隨緣的產物,皆蘊含著生命自由而純粹的喜悅。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靜坐,身邊有云巖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禪師結束坐禪后,見兩名弟子仍陷入沉思,便指向院中的兩棵老樹問道:“你們看這兩棵老樹,已在寺中歷經上百個年頭,如今一枯一榮,你們認為,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呢?”
道吾答道:“榮的好!”
云巖則答:“枯的好!”
藥山禪師未作回應,恰逢一位侍者從旁經過,禪師便將他喚來,問道:“你看院中的這兩棵樹,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侍者答道:“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
藥山禪師面露微笑,贊許地點了點頭。
同一個問題,三種不同的答案:“榮的好”,彰顯一個人的熱忱進取;“枯的好”,體現一個人的清凈淡泊;“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則是順應自然,各有因緣。故有詩云:“云巖寂寂無窠臼,燦爛宗風是道吾;深信高禪知此意,閑行閑坐任榮枯。”
花草樹木的枯榮,如同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四季更迭,本是自然界再平常不過的現象。然而,一旦與個人際遇相聯,便會引發無限感慨。多數人會對美好事物的消逝感到悲傷,實則大可不必。
枯有枯的理,榮有榮的由,本無好壞之分。所謂好與不好,不過是個人主觀感受的評判。事無絕對好壞,全憑人心抉擇。正如我們身處紅塵,每日的起臥作息皆順應自然,饑來食、困來眠,看似尋常,卻正是人生無限風光的所在。
有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們登山賞雪,雪在山崖樹影中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所有人都被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撼。老師站在一棵樹下,恰巧一滴融化的雪水滴在了他的頭上,于是他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雪融化之后,會變成什么呢?”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水!”
老師似乎有些不滿,但仍對同學們做了一個贊賞的手勢。
這時,一位老和尚從旁邊經過,他抬頭看了看滿山的雪色,若有所思地說:“雪融化了,難道不是春天嗎?”
雪化之后,變成了春天,這一生活中隨心而至的常識,也能綻放出童話般的美麗。冬天過去,春天將至,日落之后,還有日出,我們又何必自尋煩惱?
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尋找快樂,而每個人的快樂不盡相同。有人認為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獲得巨額財富就是快樂;有人認為擁有閉月羞花、傲視西施貂蟬的美貌是快樂;有人認為與相愛之人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是快樂;有人認為平平淡淡度過每一天就是快樂。
快樂并非費盡心機計算出的結果,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無需刻意追求的美好過程。唯有不為欲望所累,順其自然地生活的人,才能時時刻刻享受到永恒而無限的快樂。從現在起,不妨試著清空內心多余的執念,安心生活:
一、以舍為有。不妄想,不貪求,舍棄多余的欲望,才能減輕心靈的重負,活得輕松自在。
二、滿心歡喜。不僅要從內心生發出無限的歡喜,還要學會將這種歡喜傳遞給別人,如此才能讓身心圓滿充實。
三、在吃虧受苦時,要將這些視作理所當然之事,坦然接受。這樣,自然不會心生怨尤,便能獲得真正的自在。
快樂在于找到內在的純粹與自由,心胸空靈,身處欲望之中,心卻超然其外,便能抵達不受拘束的境界。榮枯無意,生命本屬自然,唯有無心而求,方能步入真正的自在之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