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那英的演唱會賣不出去票,這事如果擱5年前,你敢信嗎?可是現在,預售慘淡到票打七折都沒人接,現場觀眾看她唱一半紛紛走人。
有人說她失勢了,有人說是樂壇變了。其實答案很簡單:她終于為自己這些年積攢的“口無遮攔”和“狂妄自大”,付出了代價。
當年諷刺刀郎,如今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那英應該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十五年前那句“農民聽的歌”,有朝一日會變成“回旋鏢”,狠狠扎回她自己臉上。是的,說刀郎“土”,是她說的;貶低同行不夠“高雅”,也是她帶頭做的。
當年她仗著在華語樂壇的大姐大地位,四處點評,肆意妄為,以為行業就是她家后花園。刀郎沉寂了,粉絲不吭聲了,她的嘴卻沒停下來。
結果呢?刀郎翻紅了。這下,場面開始反轉。觀眾不再吃她那套所謂的“精致音樂”說辭。誰的歌更接地氣,誰的作品更被市場認可,大家心里有數。于是她走到哪里,喊“刀郎”的聲音,就在哪里響起。不是觀眾給刀郎捧場,是觀眾借刀郎教她做人。
長春演唱會的尷尬,直接“社死”
演唱會賣不出去票還不是最丟臉的。最扎心的,是現場觀眾的態度。你能想象嗎?堂堂天后,在舞臺上苦求觀眾別走:“你們別走啊,我還沒唱完。”臺下呢?理都不理她,轉身就走。
更絕的是,有人當場喊“刀郎”,像極了追著她的嘲諷BGM。
她擠出一絲笑,裝作不在意,甚至試圖開玩笑調節氣氛——“你怎么不張嘴呢?”可惜,全場冷漠回應。連她的經典曲目《一笑而過》,都唱不出往日的萬人大合唱。那種從高位摔下的落差,怕是連她自己都沒準備好。
過去是粉絲合唱,如今是粉絲退場。這不是唱功的問題,這是人心變了。
“耿直”這把刀,先傷了別人,最后割了自己
那英一直自詡“快人快語”,可說白了,那叫沒教養。她懟刀郎、冷對周深、嘲諷姚貝娜,哪一件不是她嘴上作出來的?導師臺上點評新人,不是指導,而是夾帶私貨。
周深嗓音空靈,她第一時間夸;轉頭看到長相,馬上改口——“風格太小眾了”。結果直接把人淘汰出局。
姚貝娜唱功炸裂,她嫌人家威脅自家學員發展,直接給分配高難度歌曲,試圖卡死賽道。只不過,姚貝娜不吃她那一套,頂住了,火了。可惜英年早逝,不然樂壇的格局,未必還有那英的位置。
連師姐她都不放過。公開說谷建芬偏心,嫌自己當了“小白鼠”。谷老師后來評價她:“長了好嗓子,配著狗腦子。”這話重嗎?不重。相較于那英這些年干的那些事,這話甚至算客氣了。
粉絲捧她,她踹粉絲
那英不是不在乎粉絲,而是從沒把粉絲當回事。機場有粉絲找她合影,她當場踹人一腳,直接把人踹出手機鏡頭范圍。現場尷尬?不存在,她沒覺得丟人。采訪時不爽,拿手機砸記者,爆粗口從來不控制。她在節目上是“毒舌”,在現實里是“惡人”。
她自認為那叫“耿直”,實際是沒底線。曾經有人替她解釋:那英性格直。可今天回頭看,她的“直”只不過是“狂妄”的遮羞布。那個曾經在節目上高高在上的導師,如今跪著求觀眾別走,自己都沒想到會有今天。
誰也救不了她
有時候真覺得可笑。她不是不會唱歌,實力擺在那兒。可她用多年的口無遮攔和狂妄,把自己從天后位置作到了階下囚。同行不幫她,說實話,觀眾也不想幫她了。因為大家清楚,這不是一場行業的集體沉淪,這是她個人的咎由自取。
她成也嗓子,敗也嘴巴。
她的舞臺,是自己一手作死拆掉的。
結局已定
今年的長春演唱會,不會是她的谷底。別以為觀眾會念舊。娛樂圈的規律一向是這樣:你在位的時候,大家捧著你;你摔下來的時候,沒人扶你。
她曾經罵過的人,今天一個比一個過得好。
刀郎火了,周深穩了,姚貝娜雖走,口碑在。
而那英呢?從“天后”到“笑話”,不過幾年時間。
真正令人唏噓的不是她失勢,而是她連教訓都不肯長。
還是那句話:在娛樂圈混,可以不懂音樂,但得懂人心。而那英,她誰都不懂。現在,她只能在空蕩蕩的舞臺上,對著稀稀拉拉的觀眾唱她自己。沒人攔她,也沒人聽她。
這才是她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