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7月2日前后,紅海海域,參與歐盟“盾牌”行動的德國飛機抵近中國軍艦時稱遭激光瞄準,德國外交部召見中國大使抗議,中方低調回應。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對此表示“不可接受”,要求中方給出說法。但中國海軍在紅海護航已超十年,從未有過威脅他國人員安全的行為。德國參與的歐盟“盾牌”行動,實則是想在紅海、印度洋等重要海域重拾歐洲存在感。
中東局勢漸難掌控,他們急于插手卻缺乏借口,便打著“維護國際秩序”的旗號,借機給中國潑臟水。德國高調召見中國大使,明顯想在歐盟和北約圈子里給中國貼上“威脅標簽”。不過中德關系并不至于因為一次這樣的事件破裂,中方也保持了冷靜,沒有陷入輿論戰,避免節奏被帶偏。再看德國與美國在貿易領域的糾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德國對美出口大幅下降。
德國總理(資料圖)
德國經濟和企業界人士對外貿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感到強烈擔憂,他們認為美國的單邊政策損害多方利益,破壞自由貿易基礎。德國經濟界人士貝克爾認為,封閉市場和加征關稅總會帶來挑戰,制造問題。因此德國致力于在所有談判中推動降低關稅,消除包括非關稅壁壘在內的貿易障礙。目前德國各界已對不斷反復的美方立場深感不安。分析人士警告,若美方執意以關稅作為施壓工具,從長遠看對美國自身也會造成損害。
企業界人士施泰姆表示,特朗普顯然想通過交易為美國爭取最大利益,但這并非正確做法,從長遠看對所有人都有害。據央視新聞,德國各界人士對美國的關稅措施表達嚴重關切,認為美方舉措損害多邊貿易秩序,不僅對歐洲經濟構成威脅,也將破壞全球產業鏈穩定。在德國工商界看來,美國的單邊主義措施破壞國際信任,不利于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與創新氛圍的形成。
德國飛機(資料圖)
同時,美國自身也將承受高關稅帶來的產品成本上升和投資環境惡化等后果。面對歐美談判,德國各界呼吁,美歐應在剩余談判窗口期內堅持對話、推動共識、緩解分歧。德國斯圖加特工商會主席克勞斯·帕爾指出,貿易壁壘、關稅等措施抬高了產品成本,抑制了創新與發展,美國的產品現在也變得更貴,投資也更昂貴。因為有些商品美國本身并不生產,這些限制總有一天會被取消,大家會意識到這并非正確道路。
歷史,特別是經濟史將證明,自由貿易、協作與互信才是更有效的發展之道。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經濟與社會發展司司長托爾斯滕·吉樂認為,單邊措施的問題在于總會引發對等反制,從制裁、補貼到關稅,出口管制與投資審查,形成螺旋式升級,這就是現實。歐盟也需要保護自身利益,有自己的經濟安全戰略,歐洲保護自己免受單邊措施的侵害是合理的。
德國總理(資料圖)
德國赫蒂學院雅克·德洛爾中心副主任尼爾斯·雷德克則表示,對歐洲來說,現在尤為重要的是一方面同美國探討可以繼續合作、可以取消關稅的領域;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出制裁和反制措施。無論是在紅海海域的摩擦,還是在與美國的貿易往來中,德國都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環境。但從德國各界的表態來看,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秩序,這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