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應急管理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
會上,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有關成員單位,對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上半年,我國自然災害以地震、洪澇和地質災害為主,風雹、干旱、臺風、低溫冷凍和雪災、森林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2503.7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死亡失蹤307人,緊急轉移安置62萬人次,倒塌房屋2.96萬間,損壞房屋34.7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182.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41.1億元。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地震發生后,消防官兵、救援人員緊急投入搜救工作中,并幫助災民轉移物資(視頻截圖) 圖據央視
申展利介紹,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年初西藏定日6.8級地震造成重大損失,此后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相對平靜,2—6月份4.0級以上地震次數較往年同期明顯偏少。
二是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四川、貴州等地山體滑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三是洪澇災害損失總體偏輕,南方部分地區災情相對較重。
四是南北方旱情階段性、區域性發展,部分農作物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大部分地區已緩解。
五是風雹災情總體偏輕,低溫冷凍和雪災損失較近年明顯偏輕。六是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總體平穩,局地森林火災多發。全國未發生草原火災。
申展利指出,歷史數據顯示,三季度歷來是重特大事故易發多發時段,各類企業進入生產作業高峰,加之暑期群眾出游出行增多,交通運輸、餐飲娛樂、賓館住宿等將迎來客流高峰,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同時,“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強降雨、高溫、臺風等多發頻發,各類安全風險交織疊加,防范化解安全風險面臨較大壓力。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張炎良 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