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最近的操作明顯有點“刀刀見血的意思,吉納森·威廉姆斯被裁,這其實在圈內一點都不算冷門,看看他過去兩個賽季在球隊的邊緣化處境,42場比賽場均6.6分鐘,數據平平,常規賽揭幕戰后合同就要變保障,這個時間點“砍下去,火箭騰出了355萬美元的空間,說白了,就是給后續補強和自由市場留點余地,球隊名單一下子又精簡成13人,這年頭,NBA邊緣球員過得就是這么懸,合同一沒保障,說砍就砍,倒也沒什么好意外的。
但火箭這步棋,不只是為了省錢,背后其實有點“小算盤,一邊砍邊找補,立馬又簽下了卡梅倫·馬修斯,還是那種Exhibit 10的無保障合同,怎么看都像是“撿漏操作,馬修斯24歲,2米01的前鋒,去年在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打得還算有點看頭,防守端數據不錯,搶斷、蓋帽、籃板都能刷點存在感,曾兩次進NCAA東南聯盟最佳防守一陣,這履歷單拿出來,放在火箭這種缺防守的球隊,確實挺對胃口,烏度卡又是那種重視防守的教練風格,馬修斯混個訓練營名額,搏個雙向合同,機會其實不算小。
但問題也很明顯,馬修斯進攻端確實拉胯,三分24%,罰球50%,投籃手感這塊短板太扎眼了,夏季聯賽表現也就那么回事,這種鋒線典型的“黑又硬,防守能干活,但一到進攻就拉胯,這種類型其實在NBA越來越尷尬,火箭要的到底是能拉開空間的3D,還是純防守藍領,外界其實都在看,他們能不能把“防守體系真磨出來,還是說最后還是得靠得分能力強的球員撐場面。
裁掉威廉姆斯、簽馬修斯,其實只是火箭休賽期一系列“小步快跑的縮影,管理層的思路很清楚,空間有限,不可能隨便花大錢,只能靠邊緣調整湊陣容,真正能讓球迷眼前一亮的,其實還是自由市場上的引援,前段時間就有消息放出來,說火箭高層在琢磨底薪簽傳球型替補后衛,目標之一就是馬爾科姆·布羅格登,這名字一出來,圈內都炸鍋了,畢竟布羅格登雖然32歲,身體素質不算頂級,但這人職業生涯履歷和穩定性都擺在那,463場常規賽、43場季后賽,拿過最佳新秀,關鍵時刻能控場,三分生涯命中率38.8%,罰球87.4%,這些數據放在替補席絕對算豪華。
但現實也沒那么簡單,布羅格登上賽季在奇才被傷病困擾,效率下滑,三分命中率掉到28.6%,進攻端一度被球迷“點贊回懟,說白了,火箭要搶人,不止是看數據,還有競價壓力,湖人、快船、勇士都對他有意,這幾個老牌爭冠隊一動,火箭這種“底薪挖人難度瞬間拉滿,說白了,布羅格登肯不肯來,還得看他愿不愿意犧牲待遇和出場時間,火箭能不能在激烈的“擺爛市場里脫穎而出,關鍵還得看自家陣容的吸引力。
其實火箭現在的操作模式,就是那種典型的“夾縫求生,一邊靠操作邊緣球員省空間,一邊嘗試撿漏補強,說是“擺爛,其實更像是“卷王,只不過卷的是陣容厚度和防守硬度,簽馬修斯這種落選秀,也算是一種試錯,能用最好,不能用也不虧,反倒是布羅格登這種級別的老將,如果能底薪搞到,才算是真正補強了陣容短板,畢竟火箭后衛線組織能力一直被詬病,上賽季就有不少球迷吐槽“斷電時刻沒人能控場,這也是為啥管理層死盯著有傳球能力的后衛。
問題來了,火箭裁人補空間、簽防守鋒線、追逐替補控衛,這一套操作能不能讓球隊擺脫“千年重建的帽子,還是說又要繼續在季后賽門外徘徊,其實現在說還早,畢竟球隊名單還沒定型,馬修斯能不能擠進大名單,布羅格登能不能到位,這些都還是未知數,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火箭這套思路,至少讓球迷看到了管理層的“操作欲,不管成不成,起碼比起前幾年“擺爛擺到麻木的狀態有點新氣象。
回頭再想,火箭自從哈登離隊后一直在重建泥潭里打轉,去年雖然一度沖到季后賽邊緣,但關鍵時刻還是缺經驗、缺硬度,現在又是通過小操作磨陣容,外界看起來像是“縫縫補補又一年,但管理層這種謹慎、逐步調整的思路,其實更適合當下的聯盟環境,畢竟大合同、豪賭模式動不動就翻車,火箭這種“慢慢來、細水長流的策略,只要方向對,未嘗不能等來爆發點。
所以說,火箭這波操作,雖然沒有大手筆,但如果能在訓練營里淘到實用的防守悍將,再能底薪拿下布羅格登這樣的老將,后衛線和鋒線的短板就有望補上,陣容磨合出化學反應,新賽季說不定真能沖一沖季后賽邊緣,當然,這一切都得看實戰效果,球迷們,別急著下結論,先看火箭怎么走接下來的棋,畢竟NBA就是個變數場,誰笑到最后,還真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