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你聽說過古代有種叫"騎木驢"的刑罰嗎?這可不是騎著玩具馬逛街那么簡單。
這種專門用來對付女性的酷刑,殘忍到讓人不忍直視。它不僅傷害身體,更是對精神和尊嚴的徹底摧毀。
一些女囚犯們寧愿自殺,也不愿遭如此酷刑!為什么古人會發明這樣的刑法?
書畫才女的悲慘結局
清朝乾隆年間,天津城里有位才女叫毛艷玉。她不僅長得漂亮,還特別擅長書法和繪畫,在當地小有名氣。
像許多才女一樣,毛艷玉渴望有自己的愛情。她和一位教書先生暗生情愫,兩人互相喜歡,想要在一起。
可惜好景不長,毛艷玉的母親堅決反對這段戀情。在那個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違背的。
但年輕氣盛的毛艷玉受不了這種阻撓,一時糊涂,竟然想出了一個可怕的主意——毒殺自己的母親。
這件事很快被發現了。在封建社會,毒殺親娘可是大逆不道的重罪,比謀殺其他人要嚴重得多。
官府對毛艷玉進行了審訊,最終判處她一個極其羞辱的刑罰——“騎木驢”游四門。
所謂"游四門",就是從城東門出發,沿著城墻內側繞城一周,經過南門、西門、北門,再回到東門。
這一路上,毛艷玉被剝光衣服,身體被固定在一個特制的木架上,下體被迫對準一個尖銳的木樁。
每走一步,那木樁就會對她的下體造成一次傷害。
更可怕的是,沿途還有無數百姓圍觀,有的指指點點,有的冷嘲熱諷,有的甚至向她吐口水扔爛菜葉。
這種刑罰的目的并不是直接處死犯人,而是通過極度的羞辱和痛苦讓犯人生不如死。
毛艷玉果然承受不住這種折磨,當木驢游行到西門時,她已經因為劇痛和失血過多而死亡。
但即使如此,執行刑罰的衙役們仍然把她的尸體推完了全程,讓她死后還要受這份恥辱。
毛艷玉的故事在當時傳遍了天津城,成為了一個警示:女子若是不守婦道,觸犯倫常,就會遭遇如此可怕的下場。
從代步工具到殘忍酷刑
"騎木驢"這種刑罰并非一開始就存在于中國古代社會。
根據歷史記載,木驢最初只是一種代步工具,出現在北周時期的宇文赟年間。
那時候的木驢只是一種簡單的木制交通工具,和現代的獨輪車或者滑板車有些類似,并沒有任何刑罰的性質。
那么,一個普通的代步工具是如何演變成令人發指的酷刑的呢?這與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和控制密不可分。
隨著封建禮教的深入人心,統治者們需要一種方式來懲罰那些被認為"不守婦道"的女性。
而木驢由于其特殊的形狀和使用方式,逐漸被改造成了一種針對女性的羞辱性刑罰。
到了宋代,木驢已經從交通工具徹底變成了一種刑具。
宋朝靖康之變時期,有一位名叫趙野的將領,在金兵入侵時棄城而逃。后來他被俘虜,竟然被處以了木驢之刑。
這說明當時的木驢刑罰已經不僅僅針對女性,有時也會用來懲罰那些被認為"懦弱"或"丟臉"的男性。
趙野是一名軍人,按理說應該被處以軍罰,但他被處以木驢之刑,顯然是為了加重對他的羞辱程度。
到了明清時期,騎木驢基本上又變回了專門針對女性的刑罰,特別是那些被認為違背了封建禮教的女性,比如通奸、毒殺親人等。
木驢,從一種普通的工具,變成了一種控制女性、維護男權社會的工具,體現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恐懼。
文學作品中的木驢刑罰
木驢這種刑罰不僅存在于歷史記載中,也出現在了許多古代文學作品里。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水滸傳》中王婆的故事了。
在《水滸傳》中,王婆是一個老鴇,她撮合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奸情,還參與了謀害武大郎的陰謀。
當這些事情被揭發后,王婆受到了極其嚴厲的懲罰——先凌遲后騎木驢游街。
凌遲是古代最殘忍的刑罰之一,就是把犯人的身體一塊一塊割下來,直到死亡。
而在遭受了這種酷刑之后,王婆還要被放在木驢上游街示眾。
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描寫木驢游街的過程,但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已經被凌遲得傷痕累累的老婦人,再被放在木驢上游街,那種痛苦和羞辱一定是難以言表的。
《水滸傳》是明代的作品,但它描寫的是宋代的故事。
這說明木驢刑法在宋代到明代這段時間里一直存在,并且在民間廣為人知。
作者施耐庵把這種刑罰寫進小說,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故事的戲劇性和殘酷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淫婦"和"人婦"的態度——她們如果違背了封建禮教,就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特別是,在《水滸傳》中,同樣參與謀殺武大郎的西門慶和潘金蓮并沒有被處以木驢之刑。
西門慶被武松打死,潘金蓮被凌遲處死,但她們都沒有遭受木驢這種額外的羞辱。
這或許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不同階層人物的不同態度——王婆作為一個地位低下的老鴇,要承受更多的羞辱和折磨。
“騎木驢”的本質與目的
為什么古代會有"騎木驢"這種專門針對女性的殘忍刑罰?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古代社會的性別觀念和社會控制機制。
古代中國是一個典型的男權社會,女性被要求遵守"三從四德",也就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任何違背這些規范的女性都會被視為"不守婦道",需要受到懲罰。而騎木驢恰恰是一種能夠對女性造成最大羞辱的刑罰。
騎木驢的執行方式非常殘忍:女囚被剝光衣服,身體被固定在木驢上,下體對準尖銳的木樁,然后被迫在眾目睽睽之下游街。
這種刑罰的特點是"以斬恥為上",也就是說,它的主要目的不是殺死犯人,而是通過極度的羞辱來摧壞犯人的尊嚴和人格。
游街的路線通常是"四門一圈",從東門出發,繞城一周。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盡可能多的人看到犯人受刑的樣子,達到警示和震懾的效果。
對于當權者來說,騎木驢不僅是對特定犯人的懲罰,更是對所有女性的一種威脅:如果你不遵守社會規范,這就是你的下場。
騎木驢之所以如此恐怖,是因為它同時攻擊了女性的三個方面:身體、尊嚴和社會地位。
身體上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犯人在木樁的折磨下往往會大量出血,有的甚至會當場死亡。
尊嚴上的傷害來自于公開裸露和被圍觀的羞辱。
而社會地位的喪失則是因為一旦受過這種刑罰,即使活下來,也會被徹底孤立和排斥,沒有人愿意與"騎過木驢"的女人有任何往來。
這就是為什么許多被判處騎木驢的女囚寧愿自殺也不愿遭此酷刑。
她們知道,即使能夠活著熬過這種折磨,等待她們的也將是一個生不如死的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死亡反而成了一種解脫。
《——【·結語·】——》
回顧"騎木驢"這種古代刑罰,我們不僅看到了古人的殘忍,更看到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控制。
這種刑法通過極端的羞辱和痛苦,剝奪了女性的尊嚴和生命。
在今天看來,這些刑罰已經成為歷史,但它提醒我們,性別平等和人權保障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共同珍視和維護。
信息來源:
《中國古代刑法史》、《清代司法檔案研究》、《明清小說與社會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