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與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引領著比亞迪乃至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破浪前行。
王傳福曾鄭重表態:“不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卡脖子,真正大規模使用的電池,一定不能依賴稀有金屬。”“三元鋰電池需要用到金屬鈷和金屬鎳,鈷中國是沒有的,鎳中國是很少的。”“石油不卡脖子了,不能轉變成金屬鈷的卡脖子、金屬鎳的卡脖子,”這一觀點是基于對中國資源現狀與新能源汽車長遠發展的深度剖析。
中國雖是資源大國,但在鈷、鎳等稀有金屬方面,儲量卻極為匱乏。全球鈷資源稀缺,主要集中在剛果、印尼和澳大利亞等地,中國探明的鈷礦儲量僅 13 萬噸,占比不足 2%;鎳資源同樣稀少,探明儲量約 400 萬噸,占全球約 4%。如此資源格局下,若新能源汽車電池大規模依賴這些稀有金屬,一旦國際形勢生變,資源供應受阻,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必將陷入“卡脖子”的困境,發展前景堪憂。
早在 2008 年,王傳福便極具前瞻性地帶領比亞迪堅守磷酸鐵鋰路線。2020 年推出的刀片電池堪稱經典之作,其包體能量密度與三元電池基本相當,卻徹底攻克了電池安全性這一行業難題。
更為關鍵的是,刀片電池的主要元素為鋰、鐵、磷、氧,這些元素在國內儲量豐富,供應穩定,從根本上規避了被稀有金屬“卡脖子”的風險。自刀片電池問世以來,國內電動車裝載磷酸鐵鋰電池的比例大幅攀升,從起初的近乎為零,一路增長至相當可觀的水平,且增長勢頭依舊強勁,這無疑是對王傳福戰略決策正確性的有力印證。
在諸多場合,王傳福還分享過許多對行業發展影響深遠的觀點。談及企業發展,他曾一度哽咽著說:“我只有一家企業,就是比亞迪。我們真誠地發展公司,有綠色的體系,創新的發展,給我們下一代、給我們子孫后代帶來幸福,給我們地球帶來可持續發展。”
寥寥數語,卻飽含著王傳福對比亞迪的深厚情感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他深知,比亞迪不僅是一家商業公司,更是推動綠色變革、引領行業進步的重要力量。正因如此,比亞迪始終堅定不移地走技術創新之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整車制造等領域不斷突破,推出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與技術,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更環保的出行體驗。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面對股東的信任表達,王傳福感慨萬千。當有股東提及賣掉其他股票,大舉買入比亞迪股票,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比亞迪和王傳福的堅定信任時,王傳福強忍著淚水回應:“不管承受多大的委屈,我們只做長期主義,不拉踩別人,我們把自己做好,短期有壓力,人在做,天在看。”這番話不僅彰顯了王傳福的格局與胸懷,也詮釋了比亞迪的企業價值觀。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比亞迪始終專注于修煉自身“內功”,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優化、提升服務等方式提升競爭力,而非依靠詆毀競爭對手來獲取市場份額。
王傳福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電動化的上半場雖已取得顯著成績,但仍存在一些遺憾,如充電速度有待提升,電池低溫性能尚未達到燃油車的水平。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終將得到解決,屆時新能源汽車將徹底終結燃油車時代。而在智能化的下半場,安全將是智駕的核心要素,比亞迪將始終將安全置于首位,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攜手國內汽車同行,共同將汽車駕駛安全提升到全新高度。同時,王傳福明確指出,出海和高端化是比亞迪未來三年的核心戰略。
目前,比亞迪已在多個海外市場取得顯著成績,銷量逐月攀升。比亞迪在歐洲的銷量接連創新高了,比亞迪將加大在海外市場的本地化建設投入,抓住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黃金期”,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版圖,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來中大型SUV賣五六萬,活下來的車企最多為手機廠數兩倍!網友:先騎二輪,坐等實現!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