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楊少華老爺子去世,楊家就風波不斷,本來以為葬禮結束,事情也就過去了,沒想到,楊議馬不停蹄的開直播,結果這直播又引發了爭議。
楊議在直播里說得很清楚:老爺子走了之后,兩個手機叮叮當當響個不停,全是轉賬信息,加起來幾十萬帛金,他一分沒收。
可轉頭,今天楊少華的干兒子王為念就在抖音上發了視頻,視頻里微信截圖亮出來了,顯示7月11日那天,他給楊議轉過去的錢,明晃晃寫著“已收款”。
楊議被戳破體面
楊少華的兒子楊議,在父親的骨灰尚有余溫時,就對著鏡頭信誓旦旦:幾十萬的帛金,我一分沒收。旁邊還有人幫腔作證,賬目清楚,態度坦蕩,這本是想給楊家爭個清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可互聯網是個不認情面的地方,轉頭,楊少華的干兒子王為念,就無聲無息地曬出了一張截圖,微信轉賬,時間、金額、收款人,一清二楚,最扎眼的是底下那句灰色的“已收款”。這一下,楊議的體面瞬間被戳破了,公眾的議論炸開了鍋:這是嘴上說禿嚕了,還是心里另有小九九?
楊議急著自證清白,是想守住“藝術家門第”的面子,但他忘了,在今天,話說得太滿,風就能從針尖大的窟窿里灌進來,把人吹個趔趄,這事兒無關貪不貪財,而是在危機面前,傳統的人情世故,撞上了現代的透明法則,結果,一敗涂地。
誰有資格給老爺子的一生蓋棺
錢的事兒還能算清,可人一輩子的功過榮辱,又該由誰來評說,靈堂里,一副挽聯攪動了另一池春水。上聯“負重養家一輩子”,下聯“忍辱歡笑一生情”,橫批更是直接挑明:“委屈不委屈”。
送挽聯的,是楊家的老相識和楊議的前徒弟,送完挽聯后,跟楊議前徒弟一起來吊唁的“老汪”更是在靈前大發感慨,替老爺子鳴不平,言語間全是心酸。這話可捅了馬蜂窩,賈斯文當場就在直播里急了,拍著桌子質問:憑什么一個“委屈”,就把我師爺這風光熱鬧的一輩子給定性了?
這場嘴仗,爭的已不是挽聯上的措辭,而是對楊少華一生的“解釋權”,老爺子這輩子,確實五味雜陳。年輕時在北京闖蕩,給侯寶林當過“幫工”,自述受過不少白眼,晚年被兒子們推著輪椅帶貨,一天拍十幾條視頻,他自己都打趣,說被當成了驢使喚,去世當天上午,還在烈日下給人家剪彩。
你說他“委屈”,好像句句在理,可賈斯文的反駁,也并非強詞奪理,楊少華活到九十四,兒孫繞膝,也有兒子楊倫天天變著花樣做飯,細心到挑魚刺、剝蝦仁,這難道不算福氣?這其中沒有一點兒身為藝術家的成就感和晚年的天倫之樂嗎。
一輩子那么長,哪能用一個詞兒裝下,旁人眼里的“委屈”,或許正是他自己選擇的活法,爭論的雙方,不過是借著老爺子的生平,澆自己胸中的塊壘罷了。
兄弟間早已失守的“同心同德”
葬禮上,二十一輛勞斯萊斯、賓利組成的豪車長龍,確實給足了楊家排面,這風光背后,卻透著一股子“用力過猛”的勁兒,仿佛在用喧鬧的車隊,掩蓋一個家族內部早已不和的傳聞,排場有多大,底下的暗流就有多急。
楊家幾兄弟間的疙瘩,早就不是秘密,三兒子楊倫曾公開點名,說楊議的助理在背后給他使絆子,四子楊議和五子楊威,外界盛傳失和多年,雖然后來哥倆也曾在鏡頭前擁抱,力圖“辟謠”,但楊議徒弟在網上對楊威的持續炮轟,明眼人都看得出,那點兄弟情分,怕是比紙還薄。
名門望族內部的紛爭,幾乎是一種宿命,這里面有利益的糾葛,有情感的舊賬,還有長年累月積攢下的怨氣,楊威有句話說得雖不中聽,卻一針見血:“哪個大家族能沒矛盾?兄弟之間能維持個面兒上過得去,就不錯了。”
這句大實話,撕開了多少“家和萬事興”的溫情面紗,當這些家長里短被放在聚光燈下,就成了公眾消費的談資,也成了楊少華先生留給世間的,另一份沉重的“遺產”。
老爺子成了流量密碼
說到底,這場風波的底色,還是離不開一個“利”字,楊少華晚年,確實是被當成了一個行走的商業符號,坐在輪椅上,被助理喂著淀粉腸拍視頻,這種畫面,與其說是老有所樂,不如說是老有所“用”。
老爺子自己都開玩笑,說被兒子們當驢使喚,這玩笑里,有幾分是真,幾分是假,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走了之后,這門生意非但沒停,反而更火了,各路人馬打著“緬懷”的旗號,開直播,掛鏈接,忙著把公眾的哀思變現,連一方小小的靈堂,都快成了帶貨的秀場。
這番景象,與侯耀華反復呼吁的“相聲圈要守住體面”,形成了多么諷刺的對比,當一位老藝術家最終的價值,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能帶來的流量時,這究竟是藝術的悲哀,還是時代的悲哀?這道題,恐怕沒人能給出答案。
家族私事成了全民圍觀的連續劇
從帛金疑云到家族內訌,楊家的這出戲之所以能演得如此轟轟烈烈,離不開無數雙眼睛的圍觀,在今天這個時代,一部手機就是一個舞臺,一個賬號就是一個喇叭。兒子、干兒子、徒弟、前徒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麥克風,每個人都想在輿論場里搶占高地。
你方唱罷我登場,私事被渲染成公案,家丑被演繹成連續劇,看客們一邊指點江山,一邊下單購物,共同參與了這場光怪陸離的狂歡,當悲傷可以被表演,當悼念可以被交易,當一個家族的傷口成了所有人的下酒菜,我們得到的,究竟是真相,還是另一場精心策劃的幻象。
土歸土,塵歸塵,楊少華先生的肉身安息了,可他的名字,卻成了一面鏡子,一面大旗,甚至是一門生意,被各路人馬舉著、照著、用著,在人間的喧囂里,永不散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