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歲愛上乒乓球到22歲登頂世界第一。
朱雨玲用球拍書寫傳奇人生。
用行動詮釋真正的體育精神。
從世界冠軍到大學教授,再到抗癌復出的澳門隊選手。
正是學生的鼓勵讓她重拾熱愛。
在30歲斬獲復出后首個大滿貫。
那么,朱雨玲究竟經歷了什么?
又是什么支撐她走到了現在?
2025年7月14日,WTT美國大滿貫女單決賽打完了。
中國澳門的朱雨玲在落后兩局的情況下頂住了,靠著經驗和穩定的心理連贏四局。
最后4比2逆轉了中國的陳熠,拿下了她復出后的第一個大滿貫冠軍。
這次勝利,讓熟悉她的人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光芒四射的朱雨玲。
就在女兒捧杯的時候,她父親朱先生在廣東珠海。
記者們找到他,以為他會非常激動,沒想到他很平靜。
朱先生反而提醒大家,不要太宣傳這個結果,因為朱雨玲重新訓練才幾個月。
他希望女兒能不受打擾,踏踏實實恢復狀態。
談到女兒去年在澳門復出打球,朱先生也很實在,說他們做父母的沒啥特別期望。
主要是因為她自己真心喜歡乒乓球,只要她打得高興,這就夠了。
這句“高興就好”,聽起來簡單,卻是一位父親對女兒最實在的支持。
對現在的朱雨玲來說,乒乓球早就不只是為了輸贏。
她的身份變了,現在是天津大學體育部的副教授。
平時要給學生上課,打球主要是靠周末和假期時間。
就像她父親說的,“贏了挺好,輸了也無所謂,打完比賽回來,該上班還是接著上班。”
這種平常心態挺難得的,說明體育精神不一定非要綁在職業比賽上。
對乒乓球的熱愛,完全可以像水一樣,自然地流進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的角色里發出不一樣的光。
回頭看朱雨玲的乒乓球路,可真是跌宕起伏。
她十八歲就在世乒賽打進過女單四強,2017年拿了世界杯女單冠軍,還當過世界第一。
2018年更是巔峰期,連續拿了世界杯、世乒賽和亞運會的團體冠軍,在亞洲杯上女單三連冠。
可惜就在準備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節骨眼上,一場病讓她的身體垮了。
她的狀態一落千丈,年底只能遺憾地離開了國家隊。
從世界冠軍到被病痛困擾,從國家隊主力變成大學老師。
現在又以澳門選手身份重返賽場,每一次大轉折都不容易。
能撐下來,靠的是她對乒乓球那份真心實意的喜歡,還有骨子里那份韌勁。
她父親那句“贏了挺好,輸了也無所謂”。
恰恰是看透了這些起伏后,想保護女兒最純粹的初心。
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別太在意那些名頭勝負,回歸到體育本身就該是追求快樂和挑戰。
朱先生“打完回來上班”這句平靜的話,在如今競技體育壓力重重的背景下,聽著特別清爽。
這不是說他不在乎好成績,而是把追求卓越這事,重新扎根在“熱愛”這個最根本的東西上。
體育能放下外面給的那些過重的負擔,回歸到“她高興就好”的本意。
球臺前那個拼搏的人展現出的生命力反而更真實、更長久,也更打動人。
這種態度,給所有追夢的人提了個醒。
無論你現在是順利還是不順,是打算堅持到底還是想換個方向。
只要是跟著自己心里的聲音去努力、去嘗試,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棒,就值得了。
朱雨玲再站到球臺前,身份已經不只是運動員了。
她更是一個愿意探索生活多種可能的勇者。
她的球衣下面,有副教授的認真勁兒,有當女兒的人情味兒。
更是一個普通人用“熱愛”當燈塔,堅定走自己路的模樣。
她的球拍和講臺,在她爸那句樸素的“打完回來上班”的話里,自然融合在一起。
這也說明,生活這本大書,從來就不要求我們只扮演一種角色。
只要心里那份喜歡能像根金線,把扮演的各個角色自然地串起來。
那么打球時的每一拍揮動,講課時的每一句話。
就都是你人生里那些閃亮動聽的音符了。
主要信源
中國日報網——奪冠!天津大學朱雨玲老師WTT美國大滿貫女單冠軍
頂端新聞——父親回應“朱雨玲復出奪冠”:贏就贏了輸就輸了,打完回來上班
大象新聞——父親回應“朱雨玲復出奪冠”:贏就贏了輸就輸,打完回來上班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