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敢為人先,是“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蒙古馬精神的彰顯,更是改革攻堅的召喚。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去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呼倫貝爾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深化“六個工程”、抓實“六個行動”,以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為導向,系統開展了全領域全要素排查工作,精準謀劃并推進“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系統解決草原過牧問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民生事業”五項重大改革課題,加快成果轉化進程,全面形成“1+N+M”工作體系,把深化改革創新作為干好各項工作的“關鍵一招”,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從擘畫藍圖、夯基固本,到革除積弊、破立并舉,再到創新賦能、融合增效。一年以來,綠水青山越來越美,金山銀山越做越大,發展活力加速釋放,產業轉型升級加力提速,綠色本底鞏固拓展,城鄉區域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運行量質齊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一次次思想觀念上的解放、一項項實踐探索中的創新,印證了呼倫貝爾市改革發展向上向好的積極態勢,“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成為主旋律和最強音。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創新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動力之基、活力之源。呼倫貝爾因改革創新鑄就輝煌,未來也必將以改革創新再領風氣之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越深入,越要保持清醒、保持定力,把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找準,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才能下好先手棋、贏得主動權。對于呼倫貝爾來說,就是要立足戰略定位和資源稟賦,突出抓好牧區和林區改革。
呼倫貝爾草原和森林資源富集、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大興安嶺以東北——西南走向縱貫呼倫貝爾市中部,形成了林區、草原畜牧業經濟區、農牧結合經濟帶、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經濟區等地形單元和經濟類型區域。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和發展條件差異很大,迫切需要對牧區、林區生態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區域加大改革力度、持續攻堅克難,從而推動各片區特色發展、互補共進,最終實現全市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復合性協調發展。
牧區改革和發展是一盤“大棋”,環節多、層級多、主體多,其核心在于破解草原過牧困境、推動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牧區發展體系,關鍵在于將率先解決草原過牧問題、率先建成生態安全屏障“一張圖”“一張網”的“兩個率先”目標轉化為具體實踐路徑。首要的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黨建引領作為核心驅動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引導廣大農牧民和合作組織進一步支持參與改革,通過惠民實效將群眾緊緊團結起來,確保黨組織真正成為引領變革的堅實堡壘。要聚焦草原生態保護這一根基,打好一體推進草牧場整合、過境放牧整治、林間草資源利用和高標準草田建設“組合拳”,解決好牲畜精準統計、季節性集中舍飼圈養等問題,從根本上破解草畜矛盾。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要針對“養加銷”環節脫節問題,按照抓兩端、帶中間、謀布局、強組織、重引導、狠培育、建平臺的思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因地制宜深化落實“三變”“三位一體”改革,總結推廣“芒來2.0”、七村模式等成功試點經驗,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要深化“一張圖”“一張網”生態環境“天空地”一體化監管體系,通過矢量圖動態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沙數據,健全聯動監督的“三級網”,實現真正的全域覆蓋、實時監控、精準施策、閉環治理,最終構建科技支撐有力、產業融合高效、產品價值充分實現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達到草原增綠、牧業增效、牧民增收的現代化牧區發展新境界。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深入呼倫貝爾市調研時強調,“一定要守護好這片林海”“一定要把林區產業發展好”“一定要讓林區職工生活幸福”。
林區的改革和發展應以系統性、整體性思維為核心,圍繞生態保護筑牢綠色根基、產業造血激活資源價值、治理重構凝聚多元合力三大維度協同推進,著力構建林區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生態保護作為林區工作的頭等大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林(草)長制和河湖長制,統籌實施好“三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毀林毀草毀濕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整治等工作,加快推進生態安全屏障“一張圖”“一張網”建設,加大林業監管執法力度,堅決守護好這片茫茫林海。要推動特色林果、特色養殖、森林食品、林草中(蒙)草藥等林下產品開發,結合各地區實際明確主導產業,推動形成林下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服務體系,以品牌打造為抓手,做好林文旅融合發展文章,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要高效完成林業六局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加快從傳統經營向現代化治理轉型,立足實際做好政策銜接,及時發現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系統研究謀劃“后繼有林、后繼有人”的路徑舉措,更好維護林區和諧穩定、實現可持續發展。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進人民福祉。全市上下必須切實增強勇當排頭兵、領頭雁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在更深層次改革中勇爭一流,在更高水平開放中拓展空間,在更寬領域創新中搶占先機,以牧區林區改革重點難點的突破,帶動改革效能整體提升,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勇闖改革深水區,創新探索的槳櫓擊水中流;平衡保護發展天平,綠色文明的標尺丈量未來。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實現新突破,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照抄,需要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道不變、志不改、敢創新、勇攻堅的實干韌勁描繪改革“大寫意”,以識變有智、應變有方、行動有力的實干智慧落地改革“工筆畫”,就一定能充分激發呼倫貝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磅礴動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呼倫貝爾新篇章。
來 源:呼倫貝爾新聞
編 輯:錢雨佳
總編審:娜布琴花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