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克里姆林宮官網發布總統令,免除斯塔羅沃伊特中將的中央軍區副司令職務與米哈伊爾·博格丹諾夫副外長職務,拉夫羅夫當天飛抵北京。
普京(資料圖)
普京這次人事調整出手果斷,時機精妙。這位強力領導人正面臨2024年以來最復雜的軍事與外交雙重挑戰——烏克蘭戰場消耗巨大,國際制裁持續加壓。斯塔羅沃伊特中將此前負責頓涅茨克方向的作戰指揮。這個方向的攻堅戰極其殘酷,西方開源情報顯示,俄軍在該方向炮火投射強度達烏軍十倍之多。俄烏雙方在五月份陣亡數字均破萬,俄控頓涅茨克地區首府幾乎被炮火夷為廢墟。雖然俄軍在火炮和兵力上占據壓倒性優勢,戰場推進卻異常艱難。斯塔羅沃伊特被閃電撤換,清晰指向俄軍高層對頓涅茨克前線推進速度和戰損狀況的高度不滿。克里姆林宮需要更高效、更服從的執行者。戰場困境需要有人負責。這不是孤立的戰術調整,它暴露出俄軍自去年夏季反攻后轉入消耗戰階段暴露出的深層指揮問題。
負責中東和非洲事務的博格丹諾夫被解職同樣震動外交系統。這位資深外交官服務俄外交部近40年,被視作俄對中東政策的“活檔案”。俄烏沖突爆發后,博格丹諾夫深度參與了將傳統伙伴如伊朗、敘利亞資源導入對烏作戰體系的關鍵行動。以色列情報機構估計,伊朗2022年對俄軍售總額就達到10億美元級別。然而近期中東局勢風云突變,加沙沖突延燒,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7月上旬在德黑蘭遇襲身亡,使伊朗決策核心安全態勢空前緊繃。這種核心盟友的不穩定因素,疊加沙特等海灣國家外交取向的微妙波動,對俄利用中東資源對沖西方壓力造成了顯著阻礙。博格丹諾夫的位置不再安全,他的“老派”人脈網絡難以應對突發變局。普京需要更具靈活性、能迅速適應危機變局的外交操盤手。
普京(資料圖)
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幾乎在同日急訪北京的行動絕非巧合。就在克里姆林宮發布人事任免令幾個小時后,拉夫羅夫已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王毅外長在人民大會堂以最高規格接待了他,兩國高級外交團隊進行了超過兩小時的閉門深入交流。會談全程避開媒體鏡頭,僅用官方通報中一句“協調國際事務立場”輕描淡寫帶過,字字千鈞。兩國面臨的戰略擠壓高度同步。西方七國集團峰會才落幕不久,峰會公報措辭強硬,點名要求中國停止對俄關鍵軍民兩用物資出口。美財長耶倫訪歐時也放話要采取“新的制裁方案”切斷中俄經濟聯系。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追蹤統計發現,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對俄出口的機床、電子元器件等敏感商品交易額出現顯著下滑趨勢。在西方圍堵不斷加碼背景下,兩位外長究竟商議了什么具體協作框架?現有公開信息寥寥無幾,卻印證了中俄在西方極限施壓下被迫進行更深度、更隱秘的戰略協同。
國際觀察家緊盯莫斯科與北京間動態。前美國駐俄大使麥克福爾在社交媒體平臺分析指出:“普京突然清理門戶,緊接著是拉夫羅夫的中國行。它們發生在同一時間窗口。”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最新發布的俄軍評估報告則特別強調:“被撤職的兩位高官都深度參與了烏克蘭方向事務。” 美國《華盛頓郵報》直接以“普京整肅與拉夫羅夫求助北京揭示莫斯科新焦慮”點題報道。國際情報機構評估結論異常明確:普京的權力機器正在以人事調整回應戰場摩擦與國際孤立的新現實。這場整頓風暴不會止步于兩位核心官員。
普京(資料圖)
普京的整肅與拉夫羅夫的中國行發生在同一時間線上,這兩條軌跡在七月匯聚成為清晰的戰略信號。人事更迭的震蕩波在莫斯科權力核心圈內激蕩回響。北京會談的緊閉大門背后,兩個大國如何定義在風暴中的相互位置,關乎未來全球秩序的演變方向。就在拉夫羅夫結束訪問當天,俄羅斯國家杜馬悄然成立一個全新的“軍工生產協調委員會”,俄新社報道稱其將“擁有跨部門協調特權”——俄羅斯的戰爭車輪正發出更沉悶的轟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