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聲勢浩大的“漢光41號”軍演已持續多日,與此同時,美日韓三國聯演聲勢浩大。
可耀武揚威的美國卻屢屢碰壁。
據悉,過去數月間,美國國防部官員對日本、澳大利亞反復施壓:若臺海生變,兩位盟友的軍力是否隨美而動?而昔日唯華盛頓馬首是瞻的盟友,卻令人意外地集體后退一步。
因為美盟友們已經清晰意識到,中美一旦在臺海交鋒,他們只剩下一條路……
美霸連招遇阻
7月9日,“臺軍”所謂的“漢光41號”演習拉開序幕,而就在第三天之際,被曝出超過400名美方人員上島指導,而則就是抓住了臺灣戰力不足的軟肋,試圖強行將小島綁上美方戰爭機器。
但這盤算卻引起島內民間的強烈反感,不少人表示“一兩個叫‘指導’,那么多應該叫監視”。
可見島內民眾已然識破美霸的真實用心,也因此因此這些涌向教召點的美國影子軍團,與其說是“保護者”,不如說是加速臺海緊張的一批危險變量。
而另一邊,美國的盟友政策也出現裂痕。
在7月11日舉行的美日韓聯合空中演習中,美國副防長科爾比在社交媒體上直言不諱,強調推進著特朗普所謂“恢復威懾并通過實力實現和平”的政治議程,翻譯成直白話:盟友們,多掏錢,多賣命。
這位3月剛上任的國防部副部長四個月內完成了“得罪盟友大滿貫”,包括暫停烏克蘭軍援激怒歐洲,叫停英國航母亞太部署震動倫敦,如今又向東京和堪培拉甩出“臺海角色確認令”。
“一旦中美為臺灣開戰,你們準備怎樣配合我們?”科爾比拋出的問題簡單粗暴。
2025年7月的這場施壓早有預兆,在3月提名聽證會上,科爾比坦言:“臺灣并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他提交國會的書面材料更直白:“明確承諾保衛臺灣省的成本大于收益。”
這與五角大樓戰略事務副助理部長奧斯汀?達默的論調如出一轍:即便臺灣省“失守”,美國民眾照樣能過得不錯。
如今,這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哲學正在實操中顯形,美澳聯合主導的“護身軍刀”軍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國35000兵力覆蓋南海到東北亞。
但演習設計卻刻意避開臺海沖突推演,而這番既要秀肌肉,又不愿真正踩紅線的算計不過是“責任外包”罷了
就連科爾比要求日澳承諾當臺海“先鋒”時,美國自己在“是否出兵”的基本承諾都不肯給盟友,這也難怪盟友們的回答無法如美國所愿。
美盟友覺醒時刻
據5名參與會談的官員向《金融時報》證實,這個問題讓日澳代表“集體表示驚訝”。
日本防衛省的回應滴水不漏:“很難回答‘臺灣緊急狀態’這個假設性問題。”
澳大利亞防長康羅伊面對ABC電臺逼問,他回答:“是否參戰?得由‘當時的政府’決定。”翻譯成白話就四個字:無可奉告。
就在科爾比在華盛頓高喊“恢復威懾”時,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的專機正降落在上海。
他帶著必和必拓、福德士河等商業巨頭組成的豪華代表團,開啟長達7天、橫跨3城的訪華行程。
“澳大利亞不支持對臺灣采取任何單邊行動,”阿爾巴尼斯在北京明確劃出紅線,“我們不希望現狀發生任何改變。”
而石破茂自去年10月上任后迅速調整姿態,一面在吉隆坡向中國外長王毅保證“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立場”,一面取消原定7月1日的美日“2+2”會晤。
7月10日,他發表宣言“減少對美依賴、強化自主防衛”,而當科爾比繼續鼓吹“日本應將軍費提至GDP的5%”時,東京罕見保持沉默。
澳英美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核潛艇協議也亮起黃燈。
科爾比團隊突然啟動協議審查,暗示核潛艇交付需以“臺海參戰承諾”為條件。澳大利亞防長康羅伊淡定接招:“我們拭目以待審查結果。”工黨內部消息則透露:審查幾個月內根本完不成。
可見,在如今炮灰的覺醒年代,戰略自主成為美國盟友們的唯一出路,也因此。無論美軍戰刀指向何方,他們不愿再做順從的追隨者。
臺海未來或許仍陰云密布,但大國博弈的籌碼已經不再是誰能脅迫最多盟友的紙面力量,而是每一個決策者清晰權衡自身得失與代價的冷靜決心。
而特朗普及其后繼者要求那所謂的“承諾”,如今反而成為照出其霸權困境的一面明鏡,帝國統治的規則,正在盟友沉默的抗拒聲與紙老虎的虛幻承諾里悄然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