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1 日,被中國兩輪制裁、赫然列于 “禁止入境” 名單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中國外長王毅完成了一場持續一小時的會晤。
這位素有 “反華先鋒” 之稱的政客,在會晤后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
能讓盧比奧冷靜下來的,不是他的良心,是中國的實力!
作為共和黨內對華強硬路線的代表人物,他長期以 “人權衛士” 自居,推動多項涉華法案,甚至被《華盛頓郵報》稱為 “最聒噪的中國批評者”。2020 年,他因粗暴干涉香港事務被中方實施兩輪制裁,包括禁止入境、凍結在華資產等。在 2025 年 7 月與王毅會晤前,他仍指責中國 “秘密援助俄羅斯”,試圖將中美關系拖入對抗深淵。
戲劇性轉折出現在會晤后。魯比奧不僅淡化矛盾,更主動尋求 “共同點”,稱 “中美必須保持溝通”。這種 180 度大轉彎,本質上是對中國實力增長的現實妥協。
中國已連續 14 年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 5G、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動搖了美國的科技霸權。更重要的是,中方制裁的實際效力迫使魯比奧重新評估對華策略 —— 其個人資產在華凍結、被排除在特朗普訪華代表團之外的現實,直接威脅到他在政治舞臺的話語權。
特朗普政府內部以財政部長貝森特為代表的務實派正逐漸占據上風,其主張通過高層談判達成 “大而美的再平衡”,反對經濟脫鉤,強調關稅的不可持續性。貝森特在 2025 年 5 月的國會聽證會上明確表示,“關稅不是玩笑,其代價最終將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并呼吁通過談判降低關稅、穩定經貿關系。這與魯比奧拋出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新規、阻撓經貿磋商的行徑形成尖銳對立。
務實派的崛起離不開美國商界的強力支持,黃仁勛在 2025 年 4 月和 7 月兩次訪華時直言,“中國是英偉達最重要的市場”,并批評美國出口管制政策損害企業利益。這種經濟現實迫使特朗普政府調整策略 —— 若延續魯比奧的強硬路線,不僅會失去中國市場的紅利,還可能引發商界對共和黨的政治反彈。
特朗普政府正緊鑼密鼓籌備其 2025 年晚些時候的訪華計劃,意圖復制 2017 年訪問沙特時簽署 “萬億美元大單” 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曝光的隨行名單中,魯比奧因制裁問題被排除在外,而貝森特則被視為核心操盤手,所以不得不想辦法緩和和中國的關系。
魯比奧的態度轉變,源自于中國的實力增長與戰略定力,迫使美國重新審視對華政策的成本與收益。然而,中美關系的未來絕非坦途 —— 在戰略競爭常態化的背景下,如何在分歧中尋找合作空間,考驗著兩國決策者的智慧。正如王毅在會晤中強調的,“雙方應將元首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這需要美國摒棄零和思維,以務實態度回應中國的合作倡議。唯有如此,才能避免 “新冷戰” 悲劇,為全球治理注入穩定性與建設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