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成績單。在數據發布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績單。這是在二季度以來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非常不容易。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上半年GDP增速超出市場預期,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的潛力和韌性,應該說成績來之不易。在下半年各種增量政策陸續出臺的前提下,一定能完成5%的GDP增速目標。
展望下半年,盛來運提及,現在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內部結構性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經濟運行的基礎還需要加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在國內外復雜形勢中,5.3%的GDP增速表明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增長潛能,但也要注意到,二季度GDP增速、投資增速相比一季度出現回落,上半年CPI增速持續低位,表明當前宏觀經濟總量失衡的問題仍在不斷發展。
消費成經濟增長壓艙石
上半年,從GDP增速看,中國經濟增長超出了市場預期,體現出中國經濟的較強韌性。
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3%,這一成績是在當前全球貿易復蘇乏力、國內房地產深度調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壓力下取得的,顯示出經濟運行總體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并超出市場此前5.17%的普遍預期。這一增速反映出前期宏觀政策工具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在出口回升和服務消費改善的帶動下,經濟基本面保持穩中有進。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近幾年消費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壓艙石。2023年、202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2.5%、44.5%。
2025年上半年,消費延續了這樣的態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2%,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16.8%,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31.2%。
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為例,上半年增速達5.0%,高于去年同期(3.7%)和今年一季度增速(4.6%)。
今年上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消費的較高增長。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達30.7%、25.4%、24.1%、22.9%。
潘向東表示,上半年消費呈現溫和恢復態勢,但表現仍弱于整體經濟增長,且月度波動較大,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影響:一是居民收入預期偏弱,儲蓄傾向偏高,制約了可支配收入向實際消費的轉化;二是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的持續調整,導致居民資產負債表縮水,通過負向“財富效應”影響居民消費,同時居民提前還款(縮表)也抑制了居民消費。
張立群也表示,上半年消費呈現回升的趨勢,但目前回升基礎不穩、后勁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居民對就業和收入的信心不足。“盡管許多政策提前釋放了消費需求,但如果沒有就業和收入的支撐,消費的增長可能趨緩。”
在上半年經濟超預期增長的同時,遠東資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林提出,應當看到上半年名義GDP增速為4.25%,與實際增速相差超過1個百分點,且這一差值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擴大。企業利潤、居民工資、政府財政,皆是以名義收入計價,這意味著微觀主體的感受和宏觀統計的增長之間依然存在“溫差”。
投資出現波動
在消費較高增長的同時,上半年投資增速出現了一定波動——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24.9萬億元,名義增長2.8%,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增速。
盛來運從以下三方面解釋了投資波動的原因:
其一,今年以來,生產資料價格,尤其是建筑材料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扣除相關物價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5.3%,這個增速跟去年同期比,回落0.3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全年實際增速提升了0.5個百分點。所以,投資增速回落幅度不像名義增速顯示得那么大,基本是平穩的,考慮到價格因素,投資實物工作量并不低。
其二,投資增速波動和小幅回落,既有現實因素,也有深層次原因。現實因素主要是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價格下行、企業競爭加劇,所以相關市場主體投資決策更趨謹慎。從深層次因素看,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后,發展方式在轉型,新舊動能在轉變,傳統行業投資相對來講比較飽和,一些產能要出清,比如房地產投資今年上半年繼續下降。這些傳統產業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內會加大投資增長壓力。
其三,現階段固定資產投資潛力仍然非常大,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投資增速放緩不意味著投資空間收縮,現階段高質量發展投資潛力非常大。
過去,基礎設施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近幾年,投資增速整體較為低迷。
管清友表示,上半年投資增速確實波動比較大,市場也在討論投資和消費應扮演的角色。“在我看來,投資和消費兩者都不可偏廢,既要千方百計地通過提振就業、增加收入去擴大內需,也要繼續擴大投資,特別是擴大涉及民生領域的投資,這方面的投資空間依然非常大。同時,為應對氣候變化,也應該加大相關方面的投資。”
潘向東也認為,下半年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依然是重要抓手。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民間資本觀望情緒濃厚、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以及地方財政承壓導致基建項目推進遲緩。為此,需要多措并舉強化投資拉動效應。
張立群表示,應盡快擴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加快擴大公共產品投資規模。只有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才能帶動企業訂單的增加,進而通過促進就業來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最終激活國內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在擴大內需上起著啟動鍵的作用。
但張林指出,拉動經濟增長可能更需要有效率、有效益的投資擴張,而不是簡單地擴大投資。他表示,從投資端來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點應放在扭轉房地產投資的下滑態勢上,同時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的增長需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否則可能會進一步放大供需失衡的矛盾。
實現全年GDP增速目標沒問題
近期,多個國際機構發布了全球經濟預測報告,其中多數機構都預測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放緩。6月10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今年1月份的2.7%下調至2.3%,近70%經濟體的增速被下調。
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名宏觀經濟專家在采訪時表示,預計下半年GDP增速會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但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有望實現。今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
潘向東認為,若無增量政策接續,三、四季度經濟增長節奏或將有所放緩。他表示,下半年GDP增長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一方面,從基數效應來看,下半年面臨的同比增速的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內外部多重挑戰仍然存在,制約著增長動能的持續釋放。在外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仍較脆弱,地緣政治風險與貿易壁壘仍構成不確定性;從內部來看,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周期,居民和企業中長期預期偏弱,制約了消費和民間投資意愿。此外,物價水平持續偏低也反映出有效需求修復仍較緩慢。
從經濟增長面臨的具體挑戰來看,因為消費是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主動力,此前市場層面擔心,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退坡”后,消費可能出現放緩跡象。
據張林介紹,“兩新”政策額度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的支撐力度可能會走弱,比如,前6月消費品以舊換新已經下達額度1620億元(全年額度為3000億元),設備更新已經下達額度1730億元(全年額度為2000億元)。
盛來運回應稱,下半年消費政策還會繼續加力。大家擔心消費補貼政策的一些問題,有關方面已經對外宣布,下半年刺激消費補貼政策已經陸續出臺,各地也會繼續出臺相關措施促消費。下半年的消費,我們仍然充滿樂觀預期。
張林認為,隨著關稅緩沖期結束,美國對于東盟等新興經濟體也開始抬高關稅,中國出口企業的轉出口和搶出口的難度可能會加大、必要性可能會降低,因此下半年凈出口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難以保持在30%以上。
面對多重挑戰,張林建議,在下半年適時推出準財政政策工具,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最后是貫徹落實“反內卷”,“反內卷”并非簡單地讓價格一漲了之,而是一方面通過市場出清機制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擴大居民部門的收入和閑暇。當前,企業就業人員的周平均工作時間仍高達48.5個小時,這可能既不利于服務消費的改善,也不利于減緩產量的過度增長。
潘向東則建議,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需加大政策力度,增強逆周期調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在財政政策上,應進一步加快支出節奏,同時推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落地見效;其次,政府部門要把握好財政空間,既要化解債務風險,又要通過積極財政政策(中央加杠桿)穩定經濟;第三,與居民財富和消費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穩定也至關重要;第四,貨幣政策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強化對實體經濟的定向支持。下半年降息降準窗口仍在。
圖片來源:田進制圖
(作者 田進)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田進
大國資新聞部記者 關注宏觀經濟以及人社部相關產業政策。擅長細節深度寫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