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風聲偏緊,為防失聯,煩請大家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備用小號“飛箭財經”↓
作者:余飛
01
上半年GDP增長5.3%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系列上半年經濟、樓市相關數據。
國家統計局披露: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1172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39050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390314億元,增長5.5%。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
5.3%的增速,符合市場預期。
界面新聞之前 采集的7家研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上半年我國GDP預計增長5.3%左右。
同時也意味著下半年的增長壓力小了不少,年初制定的今年全年經濟增速為5%左右。
從產業角度來看,上半年能夠實現5.3%的增速,主要在于工業表現強悍。
上半年 第 二產業(廣義工業)增加值 239050 億元,增長 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4%。
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角度來看,消費和出口拉動效果明顯。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248654 億元,同比增長 2.8% ;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6.6% 。
上半年,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45458 億元,同比增長 5.0% ,比一季度加快 0.4 個百分點。
上半年, 貨物進出口總額 217876 億元,同比增長 2.9% 。其中,出口 130000 億元,增長 7.2% ;進口 87875 億元,下降 2.7% 。
一言以蔽之,穩中向好勢頭沒有改變。
02
房地產,跌幅面繼續擴大
不過,房地產卻是另一番景象。
自4月份行情轉弱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跌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擴大。
國家統計局披露:
1至 6 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 46658 億元,同比下降 11.2% ;其中,住宅投資 35770 億元,下降 10.4% 。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圖中可以看到,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4月份開始,再次進入兩位數下跌周期。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反映的是一級市場的拿地與開工情況,這一數值自2022年4月份轉負以來,就一直沒有回過正。
從財政部反映的拿地情況來看,也在佐證著土地市場的冷行情。
全國賣地收入2021年見頂,之后快速跳水,去年賣地收入跌至48699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財政部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281億元,同比下降11.9%。以此預估,今年全年賣地收入,可能會跌破3萬億。
國家統計局披露:
1至6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458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7%。新建商品房銷售額44241億元,下降5.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5.2%。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數據可以看到,無論是銷售面積跌幅還是銷售額跌幅,都在進一步擴大。
銷售面積前6個月跌幅3.5%,相較于前5個月跌幅,擴大了0.6個百分點。
銷售額前6個月跌幅5.5%,相較于前5個月跌幅,擴大了1.7個百分點。
從大區域來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房地產投資均在下降,其中東北跌幅最大,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下降了22.5%。
商品房銷售額與銷售面積,東部、中部、西部、東北也仍是全線下跌。
商品房銷售額東部、中部跌幅最大,上半年同比下跌5.8%;銷售面積跌幅,東北最大,下跌6%。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成交絕對量來看,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創十年來新低,商品房銷售額創十年來第二低。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以此預估,今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可能會雙雙破“9”。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在2021年見頂,2022年跳水至“雙13”,2023年跌至“雙11”。
2024年跌破了“雙10”,跌至“雙9”。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03
房價,僅一城上漲
房價跌幅面,也在4月份之后,一步步擴大。
2025年4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數量為22個,較上月減少2城;下跌城市有45個,較上月增加4城。二手房價格方面,有5城房價環比上漲,較上月減少5城;下跌城市64個,較上月增加8城 。
6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
2025年5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13個,較4月份減少了9個;下跌城市53個,比上月增加了8個。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3個,較上月減少了2個;下跌城市67個,較上月增加了3個。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
新房價格環比上漲14個,較5月份增加1個。下跌城市56個較5月份增加3個。二手房環比下跌城市69個,較5月份增加兩個,僅西寧一城上漲。
新房環比,上海、長沙領漲全國,南京領跌。
二手房環比西寧領漲,徐州、長沙領跌。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此外,四大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終于在6月份再次上演齊跌畫面。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轉折的直接導火索,是4月初爆發的關稅大戰,讓經濟、就業預期再次不確定,讓市場信心再次喪失。
信心喪失下,年初的好勢頭,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關稅大戰只是誘因,根本邏輯則是:房價已經遠超各城市自身的購買力。
經歷了上一輪猛漲,即便產業強悍如、供需短缺如深圳,其本身的收入、經濟、產業也支撐不了其泡沫巨大的房價。
雖然從2021年開始,房地產進入了全面盤整周期,很多城市的房價跌幅還不小。
但伴隨發生的還有民眾的收入與就業不如預期,讓相當一部分買不起房的人,更加買不起房。
所以,本號說過,這一輪全國房價普跌的根本邏輯在于,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遠超城市本身的購買力和支撐力,也就是我常說的“德不配位”。
所以,即便是深圳、蘇州、寧波、無錫、東莞、佛山這樣的制造業、產業強市,房價也難止跌。
深圳的房價過去三年相繼跌破8萬、7萬,去年三季度跌破6萬,之后收復,如今又面臨著跌破6萬的關口。
04
大招即將到來
盡管上半年經濟增速完美收官,但下半年壓力在加大。
全球局勢依舊很不明朗,各種不確定性依舊充斥。
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談判中達成協議:雙方都把關稅恢復到4月2日之前。其中4月2日宣布的關稅中,10%保留,另外24%暫緩90天。
這意味著,8月中旬之前如果中美之間的貿易協商沒有朝著樂觀的方向前行,8月中旬之后新一輪關稅博弈會更加激烈。
此外,當下的民眾的消費能力,就業保障壓力依舊不小。
正因如此,最近中央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開始新一輪保就業。
在這種局面之下,最終傳導至房地產面上的壓力會更大。
因此,三季度大概率會有新一輪全面救市大招落下。
畢竟去年四季度一線城市率先開啟的救市效果已經喪失殆盡。
最近市場有不少小作文傳出。
當然,即便有新一輪大招落下,但縱觀過去三年,各種全面救市大招層出不窮,始終沒有改變局面和趨勢。
根本原因在于房價與民眾收入之間的天塹鴻溝,依舊沒有本質上縮小。
盡管過去三年全國各地房價都在不斷調整,但在房價調整的同時,大家的收入也隨之調整。
過去幾年的大環境下,民眾的收入縮水,讓有實力投資的人也丟失了信心,才進入了不斷調整的周期當中。
我提出過一個概念,叫“需求斷檔”。簡單理解,就是高房價形成了一個天塹,讓相當部分人空有需求沒有實力。
總結下來就是:
第一,宏觀經濟周期、宏觀大環境以及關稅大戰、全球局部戰爭帶來的不確定性,讓有錢人沒有信心和預期買房投資。而且,之前炒房投資收獲的人,正在尋求離場,落袋為安。
第二,當下的收入和失業,讓相當一部分買不起房的人,更加買不起房。
第三,中間一小撮有首付能力的人群,在調整的環境中,選擇持續觀望,既怕追高,又怕踏空。
一句話概括就是,富人不買,中產不敢買,普通人買不起。
房價還要調整多久,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國際評級機構高盛、惠譽等,也在不斷調整自己對中國房地產的預估。
高盛6月份的預測是:
未來幾年中國城市的新住房需求將比2017年的峰值大減75%,因為人口減少和價格下跌的預期心理持續沖擊投資興趣。高盛報告指出,人口減少和城鎮化速度放緩,表明人口的住房需求正在下降。隨著業主出售空置公寓,中國的投資需求可能會轉為負值。因此,未來幾年中國城鎮對新住房的年度需求可能仍將略低于500萬套,遠低于2017年2000萬套的峰值。
本號的觀點維持不變:
我之前說過,經濟的興盛之下的房地產興盛,才有意義。反過來,房地產興盛帶動經濟興盛,則是虛假繁榮。
換句話說,只有經濟、產業、就業、出口復蘇了,樓市才會復蘇。
而這個問題,在如今的全球大環境下,想要回答,很難。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