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英國路透社發表一份報道,內容觸目驚心。中國的稀土正被人里應外合、改頭換面,偷偷運往美國。報道說,美國企業勾結境內某些“內鬼”,把受管制的稀土偽裝成鐵礦、鋅礦甚至“藝術品”,先運到泰國、墨西哥“洗身份”,再貼上“第三國產”標簽,最終流入美國軍工生產線。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美國就通過這種手法搞走了3834噸中國氧化銻,比正常貿易下三年的總和還多。
這些走私團伙的手段,簡直就像諜戰片。比如廣西企業把銻錠偽裝成“焊錫膏”,深圳走私分子用鋁箔包裹25噸銻錠,混在醫療設備里企圖蒙混過關。有些不法商戶把整批稀土拆成小包裹,通過跨境電商、冷鏈物流分散運輸,到香港或東南亞再拼裝“洗白”。還有某稀土企業的關鍵崗位人員,收了高額“中介費”,幫美國買家篡改成分數據,甚至提供稀土提純配方。
這些企業敢于做這種事,主要是因為暴利驅動,鋌而走險。中國采取稀土管制后,價格飆升。一公斤鎵賣到3000美元,走私一噸利潤抵得上正規出口十噸。美國企業主帕克直言:“限供導致價格暴漲,讓中國企業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利益面前,某些人把國家安全當成了生意籌碼。
中國對美稀土管制本是反制“科技卡脖子”的王牌——美軍72%的稀土元件依賴中國,F-35戰機缺了中國的釔元素,生產線直接癱瘓。可走私鏈讓這張王牌成了“空心湯圓”。更可怕的是,被走私的不止稀土,還有鎢、鈦等超硬金屬和航天材料。這些戰略資源流失,相當于給對手遞刀子捅自己。
稀土走私不僅僅是產品走私,還有技術泄密帶來的嚴重后果。有科技公司仿制國家機密級離心萃取機,技術團隊竟參與過國家稀土攻關項目。有高校教授借“學術合作”之名,把量子級聯分離裝置參數泄露給美國,導致中國技術優勢削弱。如果核心技術被竊取,再多的礦也守不住價值高地。
為了控制住稀土走私的瘋狂趨勢,7月1日新《礦產資源法》出臺,走私戰略礦產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案值超500萬的按“危害國家安全罪”追責,可判死刑。有37家涉案冶煉企業被納入“黑名單”,出口配額砍半。商務部、公安部、國安部、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啟動“雷霆2025”行動,全國口岸同步嚴查。
在具體手段上,采取了區塊鏈溯源技術,稀土從礦山到出口綁定電子標簽,全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中國還在中蒙邊境部署3.2萬個傳感器,通過震動頻率識別車廂內礦砂類型,走私查獲率飆升至98%。海關用人工智能分析報關單,破獲偽報瞞報案件。
對吃里扒外的企業,要罰到傾家蕩產、責任人牢底坐穿。但也要看到:正規民企因審批慢、客戶跑單,一季度出口額暴跌40%。國家已明確“區分軍用和商用”,給合規企業開“綠色通道”,簡化流程、保障訂單。讓守規矩的企業活得更好,才是長久之計。
守住資源、守住技術當然重要,守住人才更加重要。稀土之爭本質是技術壟斷權之爭。美國和歐洲的稀土分離技術落后中國20年以上。有消息說,外方正在開出幾倍的高價,瘋狂挖角中國稀土工程師。為此,國家非常有必要排查稀土行業的核心技術人員,一方面加以保護,一方面嚴格監管他們的出境活動和對外聯系,避免核心機密隨著他們流入西方。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因為禁運而經營困難的企業,其中的核心技術人員應該得到經濟補償,不能寒了守法人的心。
稀土不是土,是科技和產業命脈,這場戰役的勝負不僅僅在礦山和廠房。走私者偷走的不只是產品,更是國家安全。守好這道防線,需要執法者的鐵腕、企業的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