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最近印度又開始作妖了,前段時間和巴基斯坦沖突來了個喪事喜辦,直接讓印度成了世界笑柄,但處于風口浪尖的印度卻完全沒感到不好意思,反而對我國指手畫腳,印度官員想從我國進口稀土,卻不忘暗地里污蔑中國,如此首鼠兩端的行為除了印度也真的是沒誰了!
稀土緊缺伸手要,背后捅刀不忘鬧
稀土荒終于蔓延到了印度身上,汽車產業遇到了大麻煩,稀土對汽車制造尤其重要,沒它生產線就得停工。
可印度自己的稀土儲備不行,開采能力更是不夠看,這么看來唯一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向我國伸手要了。
按理說有求于人就老實點,客氣點,畢竟拿人手短,可印度偏不,稀土要伸手要,嘴里還不忘抹黑我們。
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最近公開表示印度正和我國談稀土供應的事,但是戈亞爾是典型的話里有話,暗戳戳地來了一句:供應鏈里得找值得信賴的伙伴。
這話讓人聽起來就不舒服,不是拐著彎說我國不靠譜嗎?而且類似論調已經不是戈亞爾第1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了,今年早些時候,他還公開表示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最大的敗筆,因為有了中國的攪局,全球貿易才如此混亂不堪,話里話外把責任推到我國身上。
不光如此,他還借中美貿易戰說事,覺得印度能從中獲利,其實戈亞爾心里那點小算盤不難猜,無非就是希望通過靠向美國和西方國家,從中撈點好處。
看來印度政府到現在為止都沒能轉變觀念,某些政客依然習慣拿反華當政治資本,一方面討好西方,另一方面轉移國內矛盾。
可問題是印度國內都亂成一鍋粥了,戈亞爾憑啥還有心思搞這些小動作?稀土不夠用就直說嘛,偏要一邊求人一邊說壞話,難不成還真想站著把飯要了嗎?
不過只要稍微了解一點印度的政策也就沒那么氣憤了,畢竟這都是印度的常規操作,對印度的官員來講,這樣的態度可以塑造出一種不畏強權的形象。
當年中印邊境沖突之后印度的操作也是類似,一邊在談判桌上談著,另一邊在國際場合上反復污蔑我國,擺出一副受害人的樣子,似乎想讓全世界都覺得他們才是被欺負的一方,可其他國家又不是傻子,人人都看得清楚,印度這些動作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或許受蒙蔽的只有印度普通民眾,印度國內媒體是典型的大忽悠,各大媒體協力編制出了一大張信息繭房,《經濟時報》就曾為印度的行為辯護,說中國稀土管控讓印度明白了依賴他人的風險,所以才要找其他出路。
但中國的稀土出口許可已經發放給了印度的不少企業,只是印度自己卡著流程沒走完罷了,難不成印度是有什么光環罩在身上,必須讓我們捧著雙手奉上才能讓他們滿足嗎?
戈亞爾的言行背后暗含的是印度對我國復雜心態,特別是在稀土問題上,他們的驕傲受不了這種依賴我國的現實,一邊嘴巴硬,一邊手腳軟,就像一個打牌時輸光了籌碼的賭徒,非要嘴硬說自己還能翻盤。
可問題是我國在稀土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是一個事實,根本不是印度通過這些小手段可以引起什么風浪的,這也讓印度成了徹徹底底的跳梁小丑。
印度為何一直詆毀我國
那么問題來了,印度為啥要一直詆毀我國呢?他們剛才說了,印度某些政客在經濟不好或內部矛盾激化時非常熱衷于打反華牌,稀土就是個典型例子,現在印度國內不少公司快撐不住了,可政客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既然問題在短時間內得不到解決,那只要把鍋甩到我鍋頭上,就萬事大吉了。
這么一來就能把民眾對經濟不滿的情緒轉嫁出去,讓大家覺得問題不是出在國內,而是在國外,政客們可以借此博取眼球,撈取政治資本,同時還能迎合民族主義情緒,讓自己的選民基本盤更加穩固。
甩鍋既能讓某些政客表現得愛國,又能掩蓋他們的無能和不作為,這點已經成為印度的慣常做法了,每當國內矛盾加劇,印度官員總會習慣性地拋出反華言論,似乎這樣就能把大家的注意力從他們的失敗中轉移開。
再就是印度的外交政策,這些年印度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討好美國和西方國家,他們認為只有抱緊了西方國家的大腿才能獲得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
現在中美之間的斗爭已經越來越明顯化,在這方面印度一定是站隊西方國家的,很多印度政客認為,只要政治正確,就可以獲取巨額利益,現在美國一直對我國實施各種貿易限制措施,而印度覺得自己這時候插上一腳,表現一下對美國的支持,就能撈到更多好處。
可這種小聰明最終只能害人害己,雖然可能真的會帶來一些短期利益,但印度也在逐漸失去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
其實要我看,盲目自信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最大的自卑,雖然這些年印度一直自信滿滿,甚至有些到了盲目自信的程度,在他們的心里自己是大國是第三世界的領袖,但其實印度的內心還是有數的,至少在經濟、軍事、科技這幾個關鍵領域,印度和我國差距不僅沒縮小,反而越來越大了。
看到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印度某些政客心里已經有點失衡了,可是內心的所謂驕傲,又讓他們不愿意承認這個現實,想來想去也就只剩下抹黑和詆毀這兩個手段了。
這種觀念的時間長了,印度普通民眾在長期的輿論導向下也被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現在印度民眾對我國的認知逐漸被歪曲,有時也習慣性的將所有問題都歸咎于我國,在惡性循環中印度反華情緒逐漸滋生。
我國應該怎么應對?
這些年我國的對外政策一直是溫和寬容的,但國際上卻有些國家認為我們的寬容是軟弱,所以我們不能抱太多幻想,印度的政客們把反華當作政治資本,民眾的情緒也受其影響,這讓兩國的正常交往變得非常復雜。
所以在處理對印關系時,既不能一味妥協,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在多個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穩步推進。
印度在經濟上是非常依賴我國稀土的,在其他關鍵物資和市場上也同樣離不開與我國合作,但我們不能因為印度有求于我們就掉以輕心,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說到底還是利益與實力的較量。
面對印度頻繁的抹黑和挑釁,我們得兩手抓,一手抓合作,一手抓回擊,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絕不能心軟,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稀土出口進行管控,對那些一邊伸手要飯一邊砸鍋罵人的行為進行必要限制。
印度想要稀土,那必須得按規矩來,不能得了好處還賣乖。
面對印度這種兩面派,扶持它周圍鄰國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印度一直自詡為南亞霸主,想在地區內一手遮天,但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與巴基斯坦、尼泊爾和斯里蘭卡國的合作,削弱印度的地區影響力。
印巴可是老對手了,兩國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前段時間巴基斯坦的大捷其實就是我國外交勝利的表現,除了能增強巴基斯坦的綜合國力之外,還能有效牽制印度的擴張野心。
印度的后院起火之后,自然就沒那么多精力在邊境問題上給我們添堵了,至于印度背后的美俄支持其實也沒什么,印度和美俄之間的關系更多是利益交換,美俄并不見得會把所有籌碼都壓在印度身上。
俄羅斯和我國有廣泛的能源和軍事合作,并不希望因為支持印度而破壞與我國關系,美國在某些方面力挺印度的重心無非是在遏制我國身上,就算沒有印度,美國大概率也會支持其他國家,更何況中美之間的競爭早已經是世人皆知的秘密,這種對立是我們躲不掉的。
所以我們的朋友圈不僅要在南亞擴展,還要在全球層面上鞏固和加強,那時印度受到的外部支持自然會被削弱,它也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對外政策。
除了外部策略之外,我們還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印度的內部問題,印度國內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民族和宗教矛盾復雜,政局時常動蕩。
這些都讓它很難在國際舞臺上長袖善舞,我國可以通過加強與印度地方政府的經濟合作,扶持相對落后但資源豐富的地區,讓當地百姓從中受益,從而形成對中央政府的壓力,當印度各地經濟逐漸依賴與我國合作時,印度政府的反華立場自然就沒那么好站住腳了。
當然我們的策略也不能一味強硬,適當的緩和也是必要的,對印度這樣的鄰國,也沒必要把關系搞得太僵,讓某些外部勢力有機可乘。
在敏感問題上要堅定立場,但其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能停止,通過多邊和雙邊機制逐步建立起更加穩定的合作關系,不僅能讓兩國關系保持在可控范圍內,也能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結語
但不管怎么說,印度都是反復無常的國家,未來的印度也注定要在國際舞臺上經歷更多波折,作為我國的鄰國和重要合作伙伴,我們既要保持定力,又要靈活應對,不僅讓印度明白合作共贏的重要性,還要讓它清楚挑戰我國底線的后果。
未來的印度也許還會搞些小動作,但我們已經有足夠的手段和策略來應對這個兩面派國家,最關鍵的還是保持清醒和耐心,走好自己的路,只要我們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外部的雜音自然就會漸漸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