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美國農業部宣布《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擬全面封殺中國購買農地并研究收回已持有資產。
鏡頭切到華盛頓,農業部長羅林斯把27萬英畝這個數字拍在講臺上,稱中國持有量“已威脅主權”,臺下記者卻清楚這只是全美農地的0.0003%,約等于在13億英畝的大棋盤里掉了幾根針。她把地圖放大,紅圈標出幾處靠近空軍基地的芝麻地塊,暗示“間諜可把玉米地當望遠鏡”,會場有人低聲吐槽:“基地圍欄離最近田頭還有八公里,衛星不比犁頭好用?”
特朗普(資料圖)
州政府已先行。佛州2023年劃禁區,蒙大拿跟進,得州今年5月以86票通過SB17,直接把中國買家列黑名單。阿肯色州州長擺出勝利者姿態,宣布已逼中國種子公司賤賣160英畝并繳28萬美元罰款,臺下響起掌聲,仿佛趕走了巨龍,其實只踩死一只螞蟻。
北京動作同步。美國財政部屏息盯著屏幕:3月中國再拋189億美債,連續27個月累計減碼超2600億美元,持倉跌到7890億美元,是十四年來最瘦倉位。十年期美債收益率被這賣壓直接推上4.51%,30年期更是沖破5%,交易員喊出“1982年以來未見”。華爾街見聞標題直白:“北京不吵不鬧,只用數字說話。”
數字背后是一套新算盤。中方減持節奏與白宮關稅鼓點重合:4月特朗普把對華關稅抬到125%,當月美債就遭更大甩賣。市場嗅到火藥味:中方似乎把美債當成遙控器,按鍵一次,華府赤字利息就跳高一格。對沖基金在內部簡報里寫:這不是簡單的資產配置,而是“收益率外交”。
特朗普(資料圖)
另一邊,美國農戶開始擔心。艾奧瓦州大豆協會私下測算,若中國買家被徹底趕走,本州谷物價格可能再跌3%,去年已經虧了銀行一筆錢。更尷尬的是種子供應鏈:那家被阿肯色州趕走的華資公司,原計劃在美試驗抗旱玉米,如今項目流產,美國種業少了一項潛在專利分紅。羅林斯口中的“保護科研成果”,在農戶耳朵里成了“把技術擋在門外”。
法律界同樣皺眉。憲法第五修正案擺在那里:若無合理賠償,政府不能強征私產。律師圈已在討論“集體訴訟”可能性——若白宮真下行政令收回土地,持有綠卡的中國家庭也可能成為被告,一場拉鋸戰將淹沒聯邦法院。有資深訴訟律師放話:“真打起來,案子能拖到下一任總統就職。”
國會議員算盤噼啪響。眾議院剛通過的《農業風險審查法》要求農業部定期上交“外國對手”購地清單,被戲稱為“給羅林斯遞賬本”。參議院版本更猛,直接把審查權塞給國土安全部。兩黨都想借“反華”刷存在感,卻沒人細算賬:農業部預算已吃緊,再雇一隊調查員盯0.0003%的土地,花的每一美元都得納稅人買單。
貿易(資料圖)
北京駐華盛頓使館的回應只有一句:“把經貿問題包裝成國家安全,只會讓更多投資者繞道。”話音落地,加拿大養老基金悄悄加倉德州牧場,荷蘭公司也遞了新標書。市場用腳投票——中國留下的真空,轉眼被盟友填上。美方設想的“鐵幕”最終成了旋轉門。
夜色降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電子屏閃著紅光,玉米合約微跌;同一時刻,上海外灘的債券交易員合上電腦,屏幕上美債K線拉出長陰。兩邊市場沒有交流,卻像對暗號:你封地,我拋債;你加稅,我賣券。華盛頓的政客還在鏡頭前揮舞“主權”大旗,旗影下的賬本早已寫滿成本:農戶少買家,財政部多付息,律師忙接單。戲碼開場,票價誰來付,答案在風中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