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韓國龍仁龍體育場舉行的2025年東亞杯男足最后一輪比賽中,中國男足國家隊憑借黃政宇的制勝球,以1比0小勝中國香港隊,以1勝2負的成績獲得第3名,避免了墊底的尷尬。這場勝利雖為本次賽事畫上了一個不算完美的句號,但國足在本屆東亞杯上暴露的問題依然值得深思。日本隊在稍晚結束的比賽中1比0小勝韓國隊,奪得本屆東亞杯冠軍。
面對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國香港隊,國足在上半場第20分鐘才打破僵局——黃政宇與張玉寧在禁區前沿完成撞墻配合后,前者起腳巧射遠角破門。這粒進球不僅是黃政宇國家隊生涯的首球,更是國足本屆東亞杯的首粒進球,終結了此前兩場比賽的進球荒,這粒進球也是國足在今年正式比賽中的首個運動戰進球。盡管全場比賽國足以19次射門、5次射正占據數據優勢,但把握機會能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張玉寧的頭球攻門擊中橫梁,王鈺棟的突破傳中也未能轉化為進球。中國香港隊則通過積極的傳切配合制造威脅,陳俊樂的遠射和艾華的頭球均險些破門,國足防線在比賽中多次陷入被動。
回顧本屆東亞杯賽事,在面對日韓兩隊的二隊甚至三隊時,國足暴露出與對手的巨大實力差距——首輪0比3完敗于韓國隊,次輪0比2不敵輪換陣容的日本隊,且均未能取得進球,控球率和射門次數全面落后對手。尤其是對陣日本隊時,國足在攻防轉換節奏、球員個人能力和戰術執行上均處于下風,日本隊僅用兩次射正便取得勝利。盡管王鈺棟的突破、張玉寧的單刀和徐新的遠射展現出一定亮點,但整體表現仍難以與對手抗衡。
縱觀三場比賽,年輕球員的表現成為唯一可圈可點之處。21歲的汪士欽和劉浩帆首次代表國家隊登場,雖略顯青澀但展現出拼勁;王鈺棟在邊路的突破和對抗為國足進攻帶來活力。不過,這些亮點仍不足以掩蓋球隊整體實力的不足——國足無論踢誰都沒什么章法,尤其是中場控制力薄弱、進攻效率低下的問題依然突出。
不得不說,國足重建之路任重道遠。目前的代理主帥久爾杰維奇的執教表現備受質疑,盡管他強調“球隊正在建立新的東西”,但三場比賽中暴露出的戰術混亂、換人調整不及時等問題,讓外界對其執教能力存疑。更關鍵的是,國足的中場問題積重難返——既缺乏攔截型后腰,也缺少組織核心,導致攻防兩端脫節。此外,朱辰杰等老國腳們的狀態低迷,防線多次因失誤送禮,進一步凸顯了穩定性不足的問題。
本屆東亞杯再次印證了國足與亞洲一流球隊的差距。日本隊即便派出“三隊”仍展現出碾壓級實力,韓國隊則延續了對國足的絕對優勢。對于正處于重建期的國足而言,當務之急是盡快確定新帥人選,建立穩定的戰術體系,及早為2030年世界杯做好準備。
東亞杯不是終點,而是國足重建的起點,唯有正視差距、腳踏實地,中國足球才能在未來的挑戰中迎來真正的蛻變和提升。
文/文遠
圖/微博、新華社
視頻編輯/湖北日報記者 胡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