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西省支持新時代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旨在聚焦文物保護利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重點項目為載體,全面加強保護傳承利用,多渠道、高水平、全方位支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支持考古發掘。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省級重點工程基本建設考古發掘工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1000萬元,用于考古發掘后續保護項目。加快萬里茶道、關圣史跡等申遺步伐,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3000萬元,用于遺產地文物保護利用、研究闡釋等項目。支持陶寺、晉陽古城、蒲津渡與蒲州故城等重要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加快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2000萬元,用于古遺跡現場保護與修復、數字化保護、考古裝備購置等。
支持考古研究。支持圍繞芮城西侯渡、匼河、襄汾丁村、吉縣柿子灘等重要舊石器遺址開展早期人類行為研究。聚焦襄汾陶寺、興縣碧村、夏縣東下馮、絳縣西吳壁、聞喜上郭、垣曲北白鵝、絳縣周家莊、昔陽鐘村等重要遺址,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山西行動,推進山西夏商文明、晉文化、中原地區文明演進、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進程等考古研究項目。支持圍繞石窟寺、古墓葬、古壁畫等開展民族融合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級重大項目或取得國家級重大成果的,每項最高給予一次性文物研發補助500萬元。
支持創建一流考古學科和機構。支持山西大學、山西考古研究院建設一流學科和重點考古機構。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的每年給予補助2000萬元。獲批教育部科技創新平臺的一次性給予補助300萬元,獲批其他國家部委科技創新平臺的一次性給予補助100萬元。新增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的給予一次性補助200萬元。創建重點考古機構的最高給予一次性設施設備購置項目補助2000萬元。大力支持國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晉南中心,晉北、晉中、晉東南、晉南考古基地和侯馬、曲沃等重點地區考古標本庫房,建成后最高給予一次性設施設備購置項目補助2000萬元。以“一事一議”方式,支持開展境外考古項目。
深化古建筑和彩塑壁畫搶救性、預防性保護。實施“營造中國”山西計劃,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完成5-10個元代及元以前早期木結構古建筑和彩塑壁畫保護項目,力爭5年內全面排除安全隱患并形成科研成果。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專項資金,分年度推進佛光寺、應縣木塔、平遙古城等39處國寶級文物保護重大專項。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力爭5年內第六批省保安全險情全部排除。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支持開展國、省保古建筑日常養護。
持續加強低級別文物保護。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5000萬元國、省保資金用于低級別文物保護。根據《山西省低級別文物保護規劃(2025-2035年)》,明確市縣年度工作任務,督促市縣落實本級文物保護投入責任,統籌上級和本級財政預算、政府一般債券、社會捐贈等資金,加強低級別文物保護,到2035年全省低級別文物實現應修盡修,保護狀況全面改善。完成年度任務的市,根據其項目儲備情況最高給予一次性項目補助1000萬元。
推進文物本體保護與周邊環境整治。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中央預算內資金,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專項債支持范圍,持續實施39處國寶級文物、27處“悟空行”打卡地及黃河、長城、太行重要點段文物本體和周邊設施建設工程,加快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支持以文物為核心打造區域性網紅景區,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支持市縣大力開展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環境整治,項目完成后可根據投入情況給予一定比例資金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1000萬元。鼓勵市縣完善保障機制,支持已修繕完成的文物保護單位向社會開放,提高活化利用水平。
系統開展單點保護與集群保護。加快晉冀豫、晉察冀、晉綏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總體規劃編制,依規分層分片立項,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專項資金,推進革命文物連片保護、統籌展示和梯次利用。將符合條件的革命老區文物保護利用項目納入鄉村振興示范區等項目范圍,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等專項資金支持。加強私有產權文物修繕保護,對市縣通過產權置換或回購等方式收歸國有的文物,給予一定比例資金補助。
實施博物館紀念館培育計劃。加快建設古建筑、黃河、長城、壁畫、戲曲、西陰等富有山西特色的標志性專題博物館,支持太原、大同、晉中、臨汾、晉城打造“博物館之城”,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卓越博物館的單位分別最高給予一次性文物保護項目補助1000萬元、500萬元。新評定為一、二、三級的博物館,分別最高給予一次性展陳提升項目補助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
提升博物館紀念館展陳水平。支持各類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每5年進行一次局部改陳布展,每10年進行一次全面改陳布展。每年遴選5家實施全面改陳布展的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按照一、二、三級分別最高給予一次性項目補助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每年支持5個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見證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等方面的原創展覽,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獲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薦項目、一般推薦項目,分別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50萬元。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30萬元。重大陳列布展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支持。上述補助資金均用于陳列展覽繼續提升項目。以“一事一議”方式,支持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的山西文物出國(境)展覽。
支持場館免費開放和設施設備購置。對納入國家免費開放補助范圍且績效評估優秀的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單位最高給予一次性項目補助300萬元,用于展陳提升、文物保護設施設備、改善庫房保存環境等。鼓勵市縣政府制定財政支持同級國有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購置館藏文物保護設備和服務設施等措施。
推動文物保護科技創新。將文物保護科技創新納入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范圍,重點支持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全面推進文物“防、保、研、管、用”各領域科技進步。支持文物保護重點實驗室(基地)建設,對省政府審議通過并正式立項建設的省實驗室,在3年建設期內省財政每年給予1000萬元運行管理經費,建設單位每年給予不低于1:1配套經費,新建的省重點實驗室予以引導性支持。獲得山西省科技獎的按規定給予獎補。加快文博科研單位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文博從業人員享受科技創新扶持政策。
加快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20-30項文物數字化保護及創新示范項目。安排專項資金,持續推動山西文物資源大數據庫和山西流失海外文物數據庫建設。支持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建設,建好用好“互聯網+文物教育”平臺,推進文物數字化保護成果更多惠及社會公眾。
構建山西中華文明標識體系。依托世界文化遺產、重要文物建筑遺存、重大考古遺址,逐步構建山西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支持建設公布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標和物化標識名錄,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深度開展文物價值闡釋,挖掘文化內涵,凝練文化主題,形成我省多點布局、多位展示的中華文化物化標識體系。
支持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圍繞晉城古民居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和鹽湖區等21個省級重點區建設,鼓勵市縣出臺支持政策措施,聚焦文物保護利用傳承,構建整體保護體系,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密集區保護管理,實現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獲批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單位給予一次性項目補助1000萬元,用于文物保護利用和保護范圍內環境整治。
發揮社會力量參與作用。充分發揮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重點支持宣傳普及公益活動、省級以下國有文物保護、國際交流合作及理論研究等,鼓勵市縣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機制。持續深化“文明守望工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文物保護資金投入新格局。
激勵文創產品開發和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在文物領域的運用。文博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取得的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用于加強公益文化服務、藏品征集、繼續投入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內部分配時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健全文博單位文創產品開發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推動將文博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業績掛鉤,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
加強文物安全監管工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持續開展國、省保常態化巡查檢查。加快出臺《山西省文保單位安全標準》,分年度實施安全標準化建設,力爭5年內國、省保全面達標。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文物部門聘用文物保護員對未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的國、省保實施看護。各地要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安全資金投入,落實文物保護安全主體責任,加快文物安全監管平臺建設,5年內實現全省文物安全監管“一張網”。文物本體等出現險情的,應立即動用年初預留經費或預備費進行處置,確保文物安全。
做實文物保護基礎工作。做好資金保障,高質量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支持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遴選推薦。安排專項資金,力爭5年內國、省保單位保護規劃全部完成。加快編制《山西省文物保護利用空間專項規劃(2023-2035年)》,推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空間矢量化數據全部納入同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推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面實現“四有”。
建設高素質文博人才隊伍。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結合重大項目、重點學科,重點培育一批文物保護和考古領軍人才、青年英才、科研骨干和專業人員。支持文物全科人才培養,將文物全科人才在校期間學費、教材費、住宿費、實習費以及生活費補助列入財政年度預算予以保障。加強繼續教育,鼓勵文博從業人員參加學位(學歷)教育。加強文博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更多文物領域的“大國工匠”。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舉辦全省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代訓,遴選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依托山西文物博物產業集團等企業,以兼職取酬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
加大文博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深化省校合作,通過“人到山西好風光”“實習山西”“研學山西”等平臺吸引文博專業人才來晉工作,對留(來)晉博士畢業生每人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10萬元、科研補助5萬元。支持文物保護和考古事業單位按照國家及我省公開招聘政策規定和程序要求,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對國家一、二類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8萬元、3萬元。對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最高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
本措施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