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由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長、考古學(xué)家劉慶柱撰寫的考古著作《盛世長安》,近日由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這部凝聚60余年考古成果、40年三次精修打磨而成的作品,以漢唐長安城為脈絡(luò),全景式重建中華文明黃金時代的恢宏圖景。從未央宮到大明宮,從坊市煙火到絲路繁華,《盛世長安》不僅是一部城市復(fù)原圖譜,更是一把打開“何以中國”之問的文化鑰匙。
“讀不懂長安,便讀不懂中國。”長安,這座承載漢唐盛世的千年古都,是中華文明在空間中的具象表達。從漢長安城“家國一體”的禮制雛形,到唐長安城“萬國衣冠”的開放氣度,它不僅是帝國政治中心,更是文化磁極、信仰高地與制度之源。
《盛世長安》以考古學(xué)視角切入,拂去兩千年的歷史塵埃,揭示這座都城如何成為東方世界的中軸線。
漢長安城,以未央宮為核心,構(gòu)建“宮城—皇城—郭城”三重布局的嚴整禮制,奠定“大一統(tǒng)”王朝的秩序根基;唐長安城,以大明宮為象征,以開放的胸襟吸納佛光道氣、絲路文明,成為古代世界的“國際都市樣本”。長安的每一塊磚瓦、每一道街坊,都是中華秩序、禮制、精神的鮮活注腳。讀懂長安,便能觸摸到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盛世長安》,劉慶柱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
全書依托漢長安城、唐長安城等重大遺址的發(fā)掘成果,結(jié)合文獻與考古現(xiàn)場圖,輔以實景航拍、復(fù)原手繪、珍稀出土文物高清彩圖,重現(xiàn)了長安城的真實細節(jié)與社會風(fēng)貌。張騫出使西域的送行壁畫,勾勒出漢帝國向西拓土的雄心;漢畫像磚中的酒肆圖,再現(xiàn)市井人家的煙火氣息;鎏金銀盤、精美的陶俑,則訴說著長安工藝的精湛與審美的多元。長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多元文明交織的舞臺。這里既有“九天閶闔開宮殿”的帝國威儀,也有“星辰可步”的市井浪漫。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收錄的大雁塔影像、宗廟建筑遺址瓦當(dāng)?shù)龋粌H展現(xiàn)唐長安城的建筑美學(xué),更揭示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軌跡。
這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穿越,更是一次文明的修復(fù)。從1988年的《長安春秋》到2016年的《地下長安》,再到如今的《盛世長安》,幾代考古人用半個多世紀(jì),將這座都城重現(xiàn)于世人眼前。
本書作者劉慶柱是中國古代都城考古研究的泰斗級學(xué)者,曾主持漢唐長安城遺址的發(fā)掘工作。他以深厚的學(xué)術(shù)積淀,解答了許多歷史謎題:漢長安城為何在未央宮內(nèi)保留一塊耕地?唐長安城為何另辟新址?帝都與帝陵之間,如何構(gòu)筑陰陽互映的天地秩序?這些問題背后,隱藏著中國古代治理智慧與文化哲學(xué)的深層邏輯。
“如果沒有長安,中國會是什么樣?”長安不僅是王朝興衰的見證者,更是中國秩序誕生與擴展的原點——從宗法禮制到科舉制度,從絲綢之路到佛教東傳,長安的每一次變遷都在定義“中國”二字的內(nèi)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