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方所提的多國“自愿援烏聯盟”雖然號稱有30國加入,但大部分歐洲國家軍事實力有限,且在自身防務上嚴重依賴北約與美國支援。
大規模實際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從軍事實力、國內政治風險、俄方核威懾等多重角度來看,實際操作難度極高。
即便法德英等主力北約國家表態積極,也更多停留在政策立場和輿論動員層面。
俄羅斯的核戰略公開表明,一旦北約直接軍事介入,俄方將視為生存威脅,可觸發包括戰術核武器/洲際導彈在內的“核選項”——足以覆蓋歐洲本土。
目前,美歐對俄羅斯的最大施壓方式,仍然限于經濟、金融制裁及武器援助,而不敢輕易突破俄設下的安全紅線。
### 二、特朗普“49天最后通牒”、關稅制裁及實際影響
特朗普宣布的“只剩49天”談判期限,以及擬加征100%美俄雙邊貿易關稅,在實操層面影響有限。
一方面,因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美俄貿易規模已被各類制裁大幅削弱,對普京政權實際經濟影響邊際遞減。
另一方面,所謂“二級關稅”主要針對與俄羅斯進行能源、原材料等貿易的第三國,包括中國、印度等亞洲大國。
這種“域外制裁”“長臂管轄”對中國影響甚微。原因如下:
- 俄中貿易趨向本幣結算、本地化操作,制裁規避能力較強;
- 美對中俄能源貿易施壓,反而促進兩國能源等領域合作深化,中方議價能力更強,提升能源安全自主可控;
- 中國是俄羅斯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出口增長最快的大國,俄方有動力通過大幅折價、保供等手段穩定對華長期供應鏈。
### 三、“火車直達基輔”“武器援助升級”的戰略意義
如文所述,特朗普支持者團隊訪基輔及釋放支持進攻性武器(如愛國者防空等系統)信號,將導致烏克蘭遠程打擊能力提升。
在局部戰場,如果美方對烏重新開放大口徑炮彈、遠程導彈等援助,將加重俄軍前線的壓力與后勤負擔,也提升俄方指揮、控制、安全等高端目標暴露風險。
但從“美國完全傾斜到烏克蘭一邊”到“促成俄烏?;鹜讌f”,特朗普仍需平衡自身大選國內民意與外交利益,不大可能完全放棄與俄戰略緩沖,但階段性提升對烏軍援,則是對普京的施壓工具之一。
### 四、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特朗普關稅、能源“二級制裁”,表面指向俄羅斯,實際意圖遏制中俄經貿,間接對中國產生壓力。
理論上,這可能造成西方對中國次生制裁風險增加,貿易摩擦升級、能源進口渠道受到限制。但中國具備如下應對條件:
1. **能源多元化**:中國已布局多能源進口來源,保障供應穩定性。
2. **本幣結算推進**:順應人民幣國際化,中俄間結算逐步減少美元依賴,提升金融制裁免疫力。
3. **中俄互補深化**:貿易結構多元,除原材料外還包括機械、汽車、電子等產業協作。
4. **國內替代能力增長**:深化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提高自給率,爭取議價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