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勝利油田地面工程維修中心灘海維修服務部的施工現場,安全監護巴新海的臂章上多了一個醒目的標識——“環保監督員”。他每天巡查時,不僅要時刻盯緊作業安全風險點,還格外“挑剔”地巡視著現場焊條頭是否及時回收、含油棉紗是否規范處置等環保細節。
“發現問題當場就得整改,表現突出的班站月底能拿獎勵”巴新海的話,道出了服務部全員環保意識提升的關鍵——讓綠色生產從“制度約束”變為“行動自覺”。
灘海維修服務部所服務的樁西采油廠地處沿海灘涂地帶,生態環保責任大。針對這一現狀,服務部創新推行“安全+環保”雙職責管理模式:將四個管網維修站的四名專職安全監護人員全部納入環保監督網絡,賦予他們環保巡查、問題記錄、整改建議及針對嚴重環保違規現場叫停的職責,并配套設立專項績效獎勵。
走進服務部會議室,墻上的“環保績效紅黑榜”格外引人注目。這張榜單每月更新一次,依據各班站在“綜合問題整改率”“有效環保建議數”“主動防控措施”等量化指標上的表現進行排名。排名第一的班站不僅能獲得月度績效工資,還能贏得流動紅旗;排名末位的班站,則需在安全環保例會上作專項整改說明,分析原因并制定改進措施。
除了物質激勵,服務部更注重從思想源頭培育綠色文化。他們定期召開主題班會,鼓勵職工圍繞“維修作業中的環保實踐”“如何減少日常資源浪費”等話題交流心得;每天的班前晨會,班站長會結合更換閥門、流程改造等具體維修任務,提醒如防滲布鋪設范圍等可能涉及的環保風險點;每季度開展“環保之星”個人評選,表彰日常工作中展現出高度環保責任感的職工。(大眾新聞記者 顧松 通訊員 黃金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