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條播放量達1.24億
點贊量206萬
粉絲新增6萬人……
近日,崇義鎮張留村黨支部書記張磊磊拍攝的一條短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火爆人氣,又為張留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走紅背后:心系村民的“土味”喊話
“高溫天氣,有空調開空調,沒空調開風扇,千萬別中暑了。寧可把錢交給供電局,也不要把錢交給醫院,因為供電局一張(人民幣)可以用好幾天,而醫院一天就要用好幾張(人民幣)。”
在這段視頻中,崇義鎮張留村黨支部書記張磊磊手拿廢舊的大喇叭,站在小推車上,針對高溫天氣,向村民們進行幽默風趣的喊話,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有網友說:這村支書的喊話直擊靈魂深處。
還有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條視頻,內容十分接地氣。
“拍短視頻的初衷是為了把我們村莊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村,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創業,留在家鄉,為家鄉作貢獻。”張磊磊坦言,設備只有一部手機,拍攝內容就是田間地頭、村貌變遷這些最尋常的鄉土日常。
張磊磊這些幽默又貼心的話語,充滿了對村民的關懷。這種真誠和質樸,讓網友們看到了一位實實在在為村民著想的基層干部形象。許多網友紛紛留言:“這樣的書記太可愛了,能感受到他對村民的真心。”
短視頻之路:宣傳家鄉的執著嘗試
事實上,張磊磊接觸短視頻并非偶然。
“擔任黨支部書記之前,我經常往外地跑,看到別人的家鄉都建設得非常好,所以我下定決心,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后,我發現網絡上好多村支書通過做短視頻把自己的村莊宣傳出去,并且助推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所以我也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張磊磊說。
有了想法,卻始終邁不出第一步,直到他得知黨支部有一個精通新媒體的黨員顧雨彤,他便主動找到了顧雨彤。
“張書記剛開始找到我的時候我也是非常驚奇的,沒想到四十多歲的村支書,竟然想借助新媒體平臺宣傳家鄉。我也是黨支部的一員,是村里的一份子,所以我欣然答應,與大家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賬號的制作運營當中,我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家鄉,后期想借助這些平臺帶動我們村集體的經濟收入,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張留村黨支部成員顧雨彤說。
今年5月初,一個由6人組成的短視頻拍攝小組組建好了。張磊磊開始每天空閑時間帶著大家一起寫文案,做策劃,然后投入緊張的拍攝。他以第一人物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村里大事小情。
起初,視頻播放量并不高,但他從未放棄。他開始嘗試多種風格的拍攝,政策宣傳、農技科普、村容村貌等都成了張磊磊拍攝的選題。經過兩個月的不間斷嘗試,如今他的賬號已經收獲了13.1萬的粉絲。
流量轉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現在村里的人都愛看張書記的短視頻,他在短視頻里為群眾講政策、做科普,還積極宣傳防中暑、防溺水、防詐騙等工作,現在大家的覺悟都提高了,都很配合村里的工作。”村民張廣東說。
沁陽市崇義鎮張留村共有村民276戶,1058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90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全村規劃有序,人居環境干凈整潔,村容村貌井然有序。
而最近火了的張磊磊,也想借助短視頻這股“東風”,給村里的農特產品好好做做廣告。
“下一步我們計劃開展助農直播、農產品帶貨,將我們村和周邊村的農產品推介出去,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更多人致富。”張磊磊一邊說著,一邊向記者展示張留村的山藥、地黃、土雞蛋等農產品。
連接市場:鄉村振興需要更多“觸網先鋒”
拿起手機,張磊磊變身為家鄉的“首席推介官”。他將短視頻這一數字工具,巧妙轉化為連接廣闊市場的“新農具”,為農產品上行和美麗鄉村建設開辟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新路徑。
這種主動擁抱新媒介、新思維的姿態,是新時代基層干部能力轉型的生動體現。
“平時老實靦腆、不善言辭的張書記為了助推家鄉發展一邊干實事,一邊抓宣傳,把短視頻做得有聲有色。我們也將把這個做法當做典型在全鎮推廣,讓更多人看到、關注到農業農村發展,共同助推鄉村振興。”崇義鎮黨委委員榮晚夢表示。
張磊磊這位“網紅書記”的出現,為張留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在新時代,基層干部可以通過創新的方式,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他的故事,也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共同描繪美麗鄉村的新畫卷。相信在像張磊磊這樣的基層干部的努力下,鄉村振興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