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正如博主的志向從來不僅僅是成為一個“網紅”——紅極一時卻曇花一現,一座城市的志向,也從來不僅僅是成為“流量之王”“網紅打卡地”——喧鬧過,但“揮一揮衣袖”,沒有留下什么云彩。
昨天,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推出《上海市關于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滬九條”),明確九條扶持政策,支持黃浦區、楊浦區建設在全球范圍具有影響力、引領力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滬九條”一經發布,立即在互聯網內容創作者中引起熱議,一大批知名創作者和MCN機構集體遷入楊浦區V聚場辦公的消息更是令人關注。一時間,“到上海去”“到楊(黃)浦去”成為熱詞,剛搬入V聚場的著名滬語視頻博主G僧東還在帶大家參觀新辦公室的短視頻中,自稱“行走的‘滬九條’”。
“滬九條”到底有什么吸引力?或者,借用一句網絡名臺詞:“上海到底有誰在啊?!”要想知道答案,不妨聽聽這些創作者怎么說。
“免申即享”,干貨政策充滿激勵
“有一條‘每年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希望大家幫我多多點贊,等我拿到一千萬,到時候給每一位點贊的股東分紅。”G僧東在視頻中的這段“求點贊”,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依然獲得了許多網友的捧場,一大堆“點贊求分紅的股東”火速趕到,不僅點贊,更要“一鍵三連”,把G僧東送上“領獎光榮榜”。
其實,這條政策的全文是:“對集聚區內功能健全、配套完善、成效顯著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全市集聚服務創作者和產業鏈企業比較突出的孵化器、產業園區,市級層面按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要求每年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顯然并不是針對創作者個人的,但是,針對創作者個人和MCN機構的政策干貨,同樣也有很多。
濾鏡粉碎機
全網累計播放量過億的“濾鏡粉碎機”UP主“人間指北畢老師”說,他和團隊尤其關注第二、三條。他認為,第二條“舉辦系列高規格品牌活動。依托平臺企業、行業協會,在集聚區內面向全球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舉辦全球創作者大會、創新創業大賽等具有廣泛影響的品牌活動,打造行業高端交流交易平臺,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資30%的比例,市級層面最高給予200萬元資金支持”,可以讓更多人看到IP的力量。有了好內容就不缺渠道和流量,也不缺商機和未來,關鍵是生產更多的好內容、讓更多人看到好內容,IP的力量在其中就十分顯著。同時,第三條提到的“激勵優質內容創作……對講好上海故事、中國故事且有較大影響力的,單項內容市級層面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并優先推薦‘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等國家級、市級和行業榮譽獎項申報”,又會反過來激勵博主進一步做好IP。
任咪咪
科普賬號“不刷題的吳姥姥”團隊負責人任咪咪有著相同的看法。近幾年來,“吳姥姥”獲得了嗶哩嗶哩百大UP主等不少榮譽,這既是光榮,也讓運營有了更多的口碑支撐,特別是楊浦區表示,包括推薦參評獎項等許多政策和服務都是“免申即享”,如果未來獲得更多肯定,對于進一步去做好內容和創新商業模式都十分有利。“畢老師”也說,很多評選原先可能只局限于體制內,現在體制內外拉通拉齊,對于體制外的內容創作者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上海故事提升了信心,更是激勵。
“群星璀璨”,將孕育更多好內容
信心,比黃金更珍貴,更何況,從原先的單打獨斗到如今匯聚一處,有了共創共享的平臺,這讓創作者們格外憧憬——做“夜空中最亮的星”固然好,群星璀璨的星河卻更加迷人。
任咪咪說,原先雖然平臺也會舉辦UP主頒獎交流活動,但時間不長,還會按照賬號類別進行分類,所以,很難跨界接觸非科普類UP主。現在有了V聚場這樣的載體,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兩年前,她就在網信辦舉辦的大V沙龍上認識了“上海小馬哥”,但一直到上周在V聚場成為鄰居,他們才開始討論是不是可以來一次上海話科普的共創。未來,伴隨著一大批創作者陸續搬家入駐,類似這樣出人意料的跨界,或許將在V聚場的各個共享直播場景成為常態,而這,正是市區聯手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所需要的,也是網友所喜聞樂見的。
創業不久的MCN機構漫卡互娛從廣州來到上海,并將V聚場作為搶灘上海市場第一站,總經理助理王函雪謙虛地說,相比其他大V,他們的規模還不算很大,但是,未來希望能聯動上下游企業,著力發展線下音樂游戲產業展會內容。三個月后,漫卡互娛將在上海舉辦MankaLive音游展,邀請國內外更多KOL達人參展、互動,還將增設游客體驗和親子互動內容,拓展音游受眾。未來,還將利用機構優勢,將更多音游領域的大V也吸引到上海,一起成為群星璀璨創作生態中的耀眼明星。
漫卡互娛舉辦的活動現場火爆
市區聯手打造集聚區,將為創作者們帶來更多閃耀星河的機會。以V聚場為例,作為一個高度集聚的空間載體,只是楊浦區打造集聚區的第一步,畢竟,4000平方米的面積相對創作者總數來說,還是“九牛一毛”,但楊浦區正在梳理在線文娛產業載體資源清單,并將做好接續政策儲備,以V聚場、大學路步行街、在建中的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和楊浦全域這樣一個梯度結構,打造“一樓一街一園一區”的互聯網內容產業“核爆點”示范區。
同時,不止于政策中提到的免租、補貼和獎勵等經濟支撐,政府部門也將營造生態、創造機遇等,而這樣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將撬動更多市場資金,成為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活水”。
“真金白銀”,更有融資創新支持
“好的內容,無論是引進還是輸出,都需要資金投入,‘滬九條’完善金融要素支撐,積極推進版權質押等融資方式創新,無疑是利好消息。”MCN機構知外文化創始人汪麗娜說。
讀大學時,汪麗娜在起點網站上寫小說。畢業后,她在知乎上發現了商機,由此創辦了知外文化,主要業務是幫助品牌在知乎上投放內容,目前獨家簽約知識創作者1400位,細分品類涉及家電數碼科技AI賽道。
“隔行如隔山,做文案的不懂金融,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金融科普。”BANG Media創始人楊勇實話實說,但有一點他很明白,“滬九條”不但拿出了“真金白銀”,更有金融創新大力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生產。
2015年,楊勇辭去了公務員工作,一個人下海創業,不久就創辦了BANG Media(上海幫)。迄今,國內十多個城市都有了分支機構,主要運營公眾號和視頻內容,將來還要走向更多城市,他從來也沒想到MCN機構也能得到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如今機會來了。
那么,金融要素支撐如何完善?“滬九條”第四條說得明明白白:推進設立相關專項基金,重點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產業鏈企業發展壯大,服務創作者創新創業。依托文創特色支行,為創作者和產業鏈企業設立貸款綠色通道,提供政策性優惠擔保,并對銀行貸款給予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50%的貼息支持,積極推進版權質押等融資方式創新。
“這‘50%’應該是力度蠻大的,還有版權質押,聽說過沒用過,非常期待金融專家來為我們科普,讓大家都能用好金融工具。”楊勇說。
“雪中送炭”,健全產業配套服務
網絡大V行者小默默,大名王墨緣,他和妻子一起運營公眾號。
“滬九條”第五條說,要健全產業配套服務,其中,支持集聚區發布資源共享清單、提供場景使用費補貼,單個主體每年綜合補貼額度最高50萬元。“對于眾多初創者,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王墨緣說。
這么感慨,事出有因。王墨緣能一心一意運行公眾號,是因為有妻子幫忙。妻子幫他拍視頻,拍好了還負責剪輯,最后,他只管一鍵發布。更重要的是,妻子有工作收入,他沒有“財務危機”,只管專心創作。問題是,像他這么幸運的創作者并非多數,那些剛剛起步,有意愿也有能力生產優質內容的創作者或創業企業,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低門檻的創業環境、有力的政策支持,能讓他們輕裝上陣。
因此,“滬九條”在王墨緣眼里,就是為互聯網優質內容生產者“雪中送炭”。無論是支持集聚區相關辦公場所為入駐的創作者、創業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鼓勵集聚區建設文化人才之家,支持創作者優先入住并給予相關支持;還是鼓勵平臺企業圍繞集聚區建設,提供流量扶持、資金獎勵、配套服務政策,建強產業鏈生態,每一樣都有含金量。
對此,MCN機構上海邁競數字營銷總經理游婷也深有同感。邁競有員工200多人,為美妝個護、母嬰服飾、醫療健康、科技金融等領域的數百家知名品牌提供數字整合營銷服務,聚合了不少美妝博主、科技達人。10余年來,企業在成長,但成本支出的增長也不是小數字。“滬九條”讓游婷看見了開源節流的可能。
“‘滬九條’的配套措施誠意滿滿,無論是創作者還是MCN機構,都能心無旁騖輕裝上陣,拿出更好的作品,講好這座城市的故事。”王墨緣說。
原標題:《他們為什么自稱“行走的‘滬九條’?” | 申觀察》
文字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孫云 姚麗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