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國防部近期正施壓日本、澳大利亞明確表態:若臺海爆發沖突,兩國將扮演何種角色。此舉被外界視為美國試圖將盟友綁上對華對抗戰車的最新動作。
事情要從最近的一系列摩擦說起。美國對日本輸美產品加征的25%關稅"對等豁免期"正式到期。此前特朗普政府以"關稅對等"為由,要求日本同步提升部分商品稅率,遭日方強烈反對。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表示"遺憾",強調"不會輕易讓步",更直言"不會犧牲日本農業"。這場關稅拉鋸戰剛告一段落,美國又將矛頭轉向臺海議題,試圖用更敏感的地緣問題施壓盟友。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新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反應耐人尋味。日本政府明確拒絕討論"假設性問題",稱"臺海沖突是極端情況,當前無需具體表態"。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則更進一步,表示"是否參與此類沖突完全由民選政府決定"——言下之意,就算未來政府立場變化,現任政府也不擔責。這種"把球踢給下一屆"的回應,實則是對美國"硬要盟友站隊"的巧妙回避。
美國為何此時緊盯日澳?深層意圖與美國自身戰略困境密切相關。表面上,美國聲稱"維護臺海和平",但實際行動卻充滿矛盾:一方面,美國對臺保持"戰略模糊",不愿直接軍事介入;另一方面,卻要求日澳沖在前面"硬吃中方反制"。這種"自己不出力、盟友往前沖"的做法,暴露了美國將臺灣問題工具化的本質——把臺灣地區當作遏制中國的"廉價籌碼",隨時可能為維護自身利益放棄"臺獨"勢力。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日澳并非不清楚其中的算計。以日本為例,其近期在多個場合釋放緩和信號:日本外相巖屋毅在吉隆坡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時,重申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立場;首相石破茂更公開反思"可能誤判了美國的有限事項"。這些舉動傳遞出明確信號:多數國家不愿為美國的地緣博弈買單,尤其是當"遏華"需要付出高昂經濟代價時。
臺海問題的敏感性,決定了任何外部勢力的干預都注定失敗。中方多次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軍隊有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美國試圖用"脅迫外交"逼盟友站隊,只會讓更多國家看清其霸權本質——所謂"盟友",不過是美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當前國際局勢的變化,也在重塑盟友與美國的互動模式。隨著美元國際地位逐漸調整、新興經濟體影響力上升,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尋求更獨立的外交政策。日本媒體曾披露,參與過日美關稅會談的官員坦言"中美談判進展超預期,日本可能被擠出會議日程"。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當美國需要集中資源應對中國時,所謂的"親密盟友"難免被邊緣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回到臺海問題,美國的施壓只會適得其反。日澳的回應已釋放明確信號: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各國更傾向于根據自身利益做出判斷,而非盲目跟隨美國。這種趨勢下,美國若繼續執迷于"綁架盟友",最終只會加速自身聯盟體系的松動,甚至可能反噬自身戰略利益。
從關稅博弈到臺海施壓,美國的一系列動作本質上是霸權焦慮的體現。但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靠脅迫維持的"盟友關系"脆弱不堪,靠制造對立獲取的"優勢"難以長久。對日澳等國而言,真正的安全來自平衡的外交策略,而非為美國火中取栗;對中國來說,只要堅持維護核心利益、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任何外部干擾都無法阻擋國家發展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