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開始,國家多個部委連續發文要求加強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監管,今年3月份的兩會,更將校園學生餐寫入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里面。湖北在全國率先響應國家五部委校園餐監管政策,僅用三個月實現全省57個區縣3000余所學校全覆蓋。成效背后是一套深度適配治理需求的數字化平臺。
湖北已經建成的這套中小學校“數字食堂”監管平臺采用“1+4架構”,對校園餐進行全鏈條的閉環監管,可供監管單位、教育單位、市場監督單位、學校、師生家長等共同使用。
“1”是指中小學校 “數字食堂”監管平臺。能對所轄中小學校食堂的師生消費、財務管理、食材采購、食品安全等方面進行查看、統計、分析、預警等,能為紀檢、教育、市場監管、財政、審計等部門開展有關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4”是指四大功能系統:消費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食材管理系統、互聯網+明廚亮灶。
消費管理系統主要為家長繳費、 學生消費、 學校退費、監管消費異常行為提供技術支撐。支持線上繳費、人臉識別消費,確保每筆餐費透明可溯。
財務管理系統主要為食堂財務活動中涉及的財務賬目、 報銷審批、 資金支付、 經營分析提供技術支撐。可根據各地制定的相關規定對核心指標進行監管,通過自動生成憑證、智能對賬機制,實現伙食費專款專用。
食材管理系統主要為食材采購流程、 食材使用管理、 供應商家管理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建立供應商準入、食材質量監測、智能稱重等方式實現全鏈條管控,源頭防范利益輸送。
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將餐飲廚房的操作過程實時展示給消費者與監管部門,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監管效能、增強消費信任的創新監管與服務平臺。
湖北校園餐監管平臺之所以能在三個月覆蓋57區縣3000所學校,核心在于其獨特的技優勢:
云端融合架構大幅降低部署門檻。平臺采用「硬件上云」模式,學校只需安裝基礎終端設備,所有數據通過加密通道直連云平臺。這種設計帶來三重效益:教育局無需配置公網IP與本地服務器,硬件投入大幅減少;系統可承載超10000臺設備并發運行,完全適應寒暑假后開學就餐高峰;新校區擴展時只需增購終端設備,計算能力由云端彈性擴容。宜昌某區教育局技術負責人反饋:“過去維護本地服務器需專職IT人員,現在平臺自動推送升級包,運維壓力歸零。”
數據閉環能力打通監管壁壘。平臺通過四重融合實現全場景覆蓋:支付系統無縫對接校園一卡通,家長充值即時同步至監管賬戶;明廚亮灶視頻流與AI分析模塊聯動,自動抓取未戴工帽、違規操作等事件;食材采購訂單與電子秤入庫數據自動校驗,偏差超限即觸發預警。尤其關鍵的財務模塊實現電子憑證全覆蓋,每筆支出自動關聯采購訂單,從根源杜絕資金挪用可能。
持續進化基因確保長效運行。與需要推翻重建的傳統系統不同,該平臺設計初期就預留12類擴展接口:已完成家校協同模塊接入,家長可實時調取后廚監控;預留的食品安全抽檢接口,正與省市場監管局平臺進行聯調測試。這種生長性使其在初版平臺基礎上,僅用兩周便可新增危險區域AI警戒功能。
這套系統的深層價值在于重構教育信息化成本模型——將動輒百萬的本地服務器投入轉化為按需付費的云服務,將復雜的系統運維轉化為自動升級的模塊化操作。當技術真正服務于管理本質,教育管理者才能將精力從設備維護轉向質量提升,用可持續的數字化為校園餐桌安全護航。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