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網報道,7月12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開啟為期7天的訪華行程,這是其連任后首次訪華,也是澳總理對中國時長最長的一次訪問。中國外交部消息顯示,此次訪問涵蓋北京、上海、成都多地。阿爾巴尼斯抵滬當晚就在機場明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對中國出口額超過其后四大貿易伙伴總和。
2024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達2112億美元,自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16年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進口來源地和出口市場。他直言,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關乎澳大利亞民眾就業。就在阿爾巴尼斯訪華之際,美國卻在背后施壓。《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7月13日披露,他拒絕了美國要求澳大利亞承諾協防臺灣地區的逼迫。他強調,澳大利亞不支持在臺灣地區采取任何單方面行動,立場一貫明確。
美軍(資料圖)
這一拒絕并非偶然。登機訪華前一天,英國《金融時報》爆出,五角大樓正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亞明確,若中美在臺海開戰將扮演何種角色。推動此事的是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這位鷹派人物是中情局前局長孫子,曾主導2018年美國防務戰略起草,一直渲染“中國威脅論”,視臺灣地區為“第一島鏈”關鍵。美國自身未就“保衛臺灣”作出承諾,卻要盟友先表態,這讓日本和澳大利亞頗為驚訝。
對澳大利亞而言,這相當于要其在“臺灣地區有事”時當“馬前卒”,顯然無法接受。澳政府清楚,美國常將臺灣地區作遏制中國棋子,隨時可能放棄,不會為“臺獨”與中國大打出手。7月13日,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表態,澳方不會提前派兵參與任何沖突。他解釋,當前中美臺海未爆發戰爭,是否參戰只能由當時政府決定,主權優先,現在討論無意義。日本和澳大利亞策略一致,繼續“戰略模糊”。
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時機微妙,恰逢美國逼澳增加國防預算遭拒。他此前表示,未來四年已追加100億澳元國防投資,但遠未達特朗普提出的GDP占比3%門檻。美國對澳的“背刺”,讓澳方有了“反將一軍”的理由。阿爾巴尼斯政府兩次找美溝通都碰壁。6月中旬加拿大G7峰會,他約好見特朗普,對方因伊以局勢升級爽約回國。7月初,澳外長黃英賢找美國務卿魯比奧會談,毫無進展。美國的輕視激起澳國內反美情緒。
特朗普公布的關稅名單雖未輪到澳,但10%的基礎關稅沒打算取消。要知道,20年前兩國簽自貿協定后,澳出口美國平均關稅僅0.1%,若漲到10%,相當于翻了100倍。澳為美國地緣利益當馬前卒,卻沒得到經濟優待,難免心寒。“奧庫斯”協議可能生變更讓澳不滿。2021年,美英澳簽約,約定澳先買5艘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再獲技術共享造自己的核潛艇。可特朗普上臺后打算撕毀協議,只因美國該級核潛艇產能不足,連自家訂單都拖延,顧不上澳方。
美國(資料圖)
美國不仁,澳方自然不義。阿爾巴尼斯帶著一眾澳企高管,趕在特朗普訪華前搶美國在華訂單,重點談三大合作。能源、農產品領域,澳企要替代美國在華市場。特朗普挑起中美關稅戰前,美國對華出口石油天然氣、煤炭、牛肉、玉米等,這些澳都有。2025年3月,中國已將部分美國石油、天然氣訂單轉給澳。此次阿爾巴尼斯帶了力拓、必和必拓等能源礦業巨頭,還有農產品企業,目標明確。
阿爾巴尼斯訪華當天,解放軍在福建海域進行為期一天的實戰實彈射擊演習。這是在明確告訴五角大樓,別打臺灣主意,美軍在臺海面對解放軍沒有勝算。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中美關系不可逾越的紅線,絕不能成交易籌碼。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澳、中日關系的基礎,澳日在對華關系上需三思。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既是為澳經濟利益,也是對美國施壓的回應,未來中澳關系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