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蘇杰生結束與王毅外長的會談,走出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時,神情與往常大不一樣。這位五年未曾踏足中國土地的印度外交掌門人,剛經歷了一場超高規格的外交接待。
不僅與王毅外長進行了深入會談,還獲得了我國更高層級的會見安排。這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絕非尋常禮遇。
會談桌上,蘇杰生說了一句令西方外交圈側目的話:“印度堅持戰略自主,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他強調印中關系“不受外部勢力影響”時,華盛頓方面恐怕沒想到,他們拉攏多年的“戰略伙伴”,竟在北京作出這樣的承諾。
破格接待背后的外交深意
外交場合的接待規格從來不是隨意安排的。按常規,一國外長訪問通常由對口的外長接待。但這次我國打破了慣例。
蘇杰生在7月14日抵達北京后,不僅與王毅外長舉行了正式會談,還獲得了我國更高層級的會見安排。
這種“提格接待”在外交界立刻引起了敏銳觀察。要知道,上一次印度外長訪華還是在2019年8月,時隔近六年。這期間我國與印度的關系經歷了邊境摩擦、地緣博弈等多次考驗。
王毅外長在會談中開門見山點明:當前國際格局深刻演變,單邊保護主義、強權霸凌行徑給世界帶來嚴峻挑戰。
因此作為兩大東方文明和新興經濟體,中印關系的本質是和睦相處、相互成就。而我國這次特意提升接待規格,傳遞的信號相當明確:
我國非常重視與印度之間的雙邊關系,也原因與印度推動雙方之間的更深層次合作。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印度必須尊重中國的核心關切。
蘇杰生此訪最令人意外的,莫過于這位印度鷹派代表人物的態度轉變。這位曾放話“鄰國要么與印度合作,要么承受不合作代價”的鷹派,在北京會談中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姿態。
他明確表示:“印中兩國間的關系是發展伙伴,不是競爭對手”,并承諾“印度將會在兩國建交75周年這個基礎上,從兩國的利益共同點出發,深化雙方的互利合作”。
更關鍵的是他那句表態:“印度堅持戰略自主,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話雖含蓄,但外交圈都聽懂了弦外之音:印度不再愿意充當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
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轉變?一方面,我國在會談中就涉藏問題劃下了清晰紅線,通過外交渠道發出嚴正警告。
這時候打“西藏牌”,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另一方面,印度自身也面臨經濟壓力與戰略困境,急需與中國緩和關系。
稀土問題背后的現實考量
印度此次放低姿態,背后有實實在在的現實考量。畢竟現如今稀土資源,已經成為制約印度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我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的管控如今已經愈發嚴格。印度雖然擁有690萬噸的稀土儲量位居世界前五,但分離和精煉技術幾乎一片空白。
無論是滿足本國汽車等商品產業需求,還是發展國內的高科技領域。印度都繞不開我國的稀土供應鏈。
更讓印度難堪的是,此前印度一些企業被發現偽造多達30份“政府承諾書”,將我國稀土偽裝成民用物資,最終走私到美國軍火商手中。
這一行為直接觸犯了中國對美反制的政策底線,導致我國對印度稀土進口盯得更緊。而蘇杰生此次訪華,除了參加上合外長會議,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與中國商討稀土供應問題。
美印互懟的戰略裂痕
就在蘇杰生訪華前幾個月,美印關系已經出現明顯裂痕。5月份,印度對巴基斯坦實施空襲,雙方沖突數日后宣布停火。
隨后特朗普高調宣布:是他促成了印巴停火,還特意強調動用了經貿手段。印度外交部一點沒給面子,立即公開反駁:停火是印巴自己談成的,與美國無關,更扯不上什么貿易問題。
特朗普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公開批評蘋果CEO庫克不該在印度建廠,明擺著不想讓莫迪政府撈到好處。印度隨即向WTO提起申訴,要求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這一連串外交摩擦揭示了一個事實:莫迪政府已經對特朗普的關稅威懾徹底失去耐心。印度這些年努力靠攏美國,甚至為此得罪周邊國家,結果換來的卻是美國六親不認的高額關稅。
蘇杰生此行的直接契機是參加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我國是今年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將于秋季在天津舉行峰會。
會談中,蘇杰生明確表示:“印方全力支持我國作為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辦好峰會”。這一表態耐人尋味。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印度防長在上合防長會議上還拒絕簽署聯合聲明,只因堅持加入對克什米爾地區恐襲事件的表述,意圖向巴基斯坦施壓。
印度現在表態支持中國辦好上合峰會,相當于在間接修復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關系。這種轉變背后,是印度對國際格局的重新認識。
隨著金磚國家等發展中國家集團話語權提升,G7等西方陣營開始感到不安,試圖從內部瓦解發展中國家的團結。
王毅外長在會談中,不止一次以提到“龍象共舞”,強調這是兩國進行相處的正確道路。今年正值中印建交75周年,兩國關系保持改善發展勢頭來之不易。
當下全球貿易環境面臨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沖擊,兩個超過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若能攜手合作,釋放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這不僅能幫助中印兩國渡過全球貿易調整期,也將助力世界經濟復蘇。當然,中印兩國改善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但至少這次,蘇杰生的表態可以說相當積極:“中印兩國應針對雙邊關系中的積極因素進行更深層的積累,防止雙方間的正常競爭,最終演變為兩國間的沖突”。
國際格局的天平悄然移動。當蘇杰生承諾“不受外部勢力影響”時,新德里的選擇已經清晰可見:在兩個大國之間,印度正尋找第三條路。這條路不是倒向任何一方,而是基于自身利益,在變動世界中尋求新的平衡點。
參考資料:
《王毅同蘇杰生會談:中印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