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開餐廳了,6小時賺了4.7萬美元,比隔壁麥當勞全天流水還高30%。馬斯克大手一揮:上海浦東工廠旁3000平米地塊已備好,2026年春節開業,定價美國的70%。這事聽著像跨界玩票?兄弟,你要是這么想,就太小看馬斯克這個“時間販子”了——他哪是來賣漢堡的,他是來搶你充電那1小時的,順便把加油站、電影院、游樂場的活兒全干了。
先看洛杉磯圣莫尼卡大道那家“飛碟餐廳”:銀白色曲線造型,霓虹燈一繞,活像外星飛船降落在地球。80個V4超充樁杵在那兒,不光特斯拉能充,別家電動車也能插槍。最絕的是,你充電時不用干等——戶外有電影屏幕放片兒,餐廳里有漢堡薯條,擎天柱機器人(就是那個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還會端著爆米花滿場跑。
就這么個“充電+干飯+看電影”的組合拳,開業當天直接引爆。幾百號人提前13小時排隊,6小時狂攬4.7萬美元(約合33萬人民幣)。隔壁麥當勞哭暈在廁所:我全天流水才3.6萬美元,你這6小時就超額完成KPI?
但你以為馬斯克靠賣漢堡賺錢?太天真了。一個漢堡能賺幾個錢?關鍵是那80根超充樁?,F在電動車充電多慢?就算是V4超充,快充也得40分鐘到1小時。這1小時,你總得干點啥吧?站著玩手機?太low了。特斯拉說:來,坐下來吃個漢堡,看會兒《流浪地球》,順便買點擎天柱手辦——錢不就來了嗎?
這叫什么?時間貨幣化。把你原本“無效等待”的充電時間,變成“有效消費”的娛樂時間。傳統加油站也賣水賣零食,但那是“被動消費”;特斯拉直接把加油站改造成“生活場景”,讓你“主動停留”。從“不得不等”到“不想走”,這才是馬斯克的狠活兒。
有人說:特斯拉好好賣車不行嗎?搞什么餐廳?這話就跟當年說“蘋果好好做手機,搞什么App Store”一樣可笑。馬斯克從來不是“汽車制造商”,他是“生態搭建商”——用電動車當入口,把你拽進他的“特斯拉宇宙”。
你想想:你買了特斯拉,就得上特斯拉的超充網;充電時餓了,就去特斯拉餐廳;看完電影覺得機器人可愛,就買個Optimus手辦;以后餐廳搞會員制,充1000度電送10個漢堡,你充不充?
這已經不是“賣產品”了,是“賣閉環”。從車、充電、能源,到餐飲、娛樂、周邊,特斯拉要把你的“衣食住行”全包圓。上海浦東那家3000平米的店,為什么選在超級工廠旁邊?明擺著:工廠造車主戰場,餐廳就是“用戶體驗中心”。以后工廠參觀完,直接拉到餐廳吃飯——“你看我們車好,飯也香,買一輛不?”
更雞賊的是定價:“美國的70%”。洛杉磯一個漢堡賣12美元,上海就賣8.4美元(約60人民幣)。不貴,但也不便宜——剛好卡在“能接受”又“有點小資”的區間。你會說:“60塊一個漢堡?搶錢啊!”但轉念一想:“算了,充電免費送的券,不用白不用?!薄R斯克要的就是這個“心理賬戶”:把充電的錢,悄悄轉移到餐飲消費里。
特斯拉餐廳殺進上海,最慌的不是麥當勞、肯德基,而是新能源車企和加油站。
先說加油站?,F在加油站的“非油業務”(賣水、零食、便利店)已經占營收30%以上。但加油站有個死穴:車流量大,但停留時間短——加完油就走,誰會坐下來吃飯?特斯拉直接釜底抽薪:我讓車主主動停留1小時,你加油站拿什么比?以后高速服務區要是全是特斯拉餐廳,中石油中石化的便利店生意不得暴跌?
再說新能源車企。蔚來搞換電站送咖啡,小鵬建超充站配休息室,都是學特斯拉“場景化”。但特斯拉狠就狠在:它不只是“配套服務”,而是把餐廳做成“流量入口”。你去蔚來換電站喝咖啡,可能只喝一杯;但你去特斯拉餐廳,可能吃飯、看電影、買周邊,消費鏈路拉得更長。
更可怕的是“用戶粘性”。當你習慣了充電時吃特斯拉的漢堡,習慣了機器人給你送餐,習慣了戶外屏幕看電影——下次換車,你會不會優先考慮特斯拉?畢竟,別家車企可沒這么“好玩”。
看到特斯拉餐廳爆火,肯定有車企想抄作業:我也建個餐廳,配個電影院!但你抄得動嗎?
第一,超充網規模。特斯拉全球有5萬個超充樁,中國就有1.5萬個。你建個餐廳,得先有足夠多的車主來充電吧?要是每天就幾輛車,餐廳不得虧死?
第二,科技感溢價。擎天柱送爆米花、飛碟造型、戶外電影……這些不是隨便搭個棚子就能復制的。特斯拉的“科技人設”已經深入人心,它搞餐廳是“錦上添花”;你一個傳統車企搞餐廳,可能被罵“不務正業”。
第三,馬斯克的流量體質。就馬斯克那張嘴,隨便發個推:“上海餐廳要賣蔥油餅”,就能引爆熱搜。別家車企老板發微博,可能連個水花也沒有。
所以,特斯拉餐廳不是“餐飲生意”,是“科技+流量+生態”的組合拳。你學它建餐廳,學不來它的超充網;你學它搞電影,學不來它的科技IP;你學它降價,學不來它的成本控制(上海工廠量產成本全球最低)。
五、上海店2026年開業:我們該期待“特斯拉煎餅果子”嗎?
馬斯克說上海店2026年春節前后開,定價美國的70%。這意味著什么?
首先,本土化改造是必須的。洛杉磯賣漢堡薯條,上海能賣嗎?肯定不行。大概率會推出“中國限定款”:特斯拉蔥油餅?Model Y形狀的生煎包?甚至可能和滬上阿姨聯名搞“充電樁造型奶茶”。畢竟,要賺中國人的錢,先得抓住中國人的胃。
其次,會員體系會玩出花。充100度電送積分,積分能換電影票、周邊;車主生日送免費漢堡;甚至可能搞“充電時長排行榜”,充得多的送擎天柱機器人體驗名額——馬斯克最擅長用“游戲化思維”讓你花錢。
最后,會倒逼整個行業升級。特斯拉一來,蔚來可能會把換電站改成“電競館”,小鵬可能在超充站加個劇本殺包間。到時候,電動車競爭就不是“續航多少公里”,而是“充電時能玩多少花樣”。
結語:別低估馬斯克的“跨界”,他在重新定義“汽車”
有人說:特斯拉餐廳要是不好吃怎么辦?漢堡做不過麥當勞,電影沒Netflix好看,那不就涼了?
但你忘了:當年特斯拉造電動車,也有人說“續航不行”“充電麻煩”;后來搞星鏈,有人說“衛星會掉下來”。馬斯克從來不在乎“單點最優”,他要的是“系統最優”——車、充電、餐廳、機器人,甚至以后的星艦,都是他“火星殖民計劃”的一部分(雖然現在看來有點遠,但夢想總是要有的)。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特斯拉餐廳開業不是“多了個吃飯的地方”,而是電動車行業從“工具屬性”轉向“生活屬性”的信號。以后你買的可能不是“一輛車”,而是“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充電時是餐廳,露營時是電影院,堵車時是游戲廳。
至于上海店能不能復制洛杉磯的成功?我覺得大概率會。畢竟,中國人最懂“排隊”,也最懂“消費場景”。到時候,估計又會有人提前13小時排隊——不為充電,就為看看擎天柱怎么端著生煎包喊“歡迎光臨特斯拉餐廳”。
馬斯克這老小子,又贏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