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外交部消息,馮德萊恩與科斯塔將于近期訪華。馮德萊恩訪華前先行抵達日本,這一行程引發外界關注。
馮德萊恩(資料圖)
馮德萊恩此次日本之行并非簡單的禮節性訪問。雙方已明確將商討建立“競爭力聯盟”,核心議題之一是稀土資源開發。目前全球稀土加工供應鏈中,中國占據超過90%的份額。歐盟與日本計劃通過技術合作和產能投資,在未來五年內將本土稀土加工能力提升至全球需求的20%以上,以此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日本在稀土開采技術上擁有優勢,歐盟則具備資金和市場渠道,雙方認為這種互補性可支撐合作落地。
歐盟提出“去風險”政策后,中歐經貿往來出現新變化。2024年中歐貿易額同比下降3.2%,部分領域出現貿易壁壘。歐盟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源自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啟動反補貼調查。在對俄制裁問題上,歐盟多次要求中國遵守相關規定,甚至威脅對與俄有貿易往來的中企實施次級制裁。這些舉措讓中歐企業合作信心受到影響,部分長期合作項目被迫暫停。
馮德萊恩此次訪華正值歐盟內部對美政策分歧加劇。美國近期威脅對歐盟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涉及金額約450億歐元。歐盟希望通過與中國溝通,在經貿領域獲得更多籌碼以應對美國壓力。馮德萊恩所在的歐洲議會即將迎來中期選舉,其需通過展現外交成果鞏固政治地位。訪華期間,她可能會在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等領域尋求與中方達成合作意向,為選舉積累素材。
馮德萊恩(資料圖)
日本對“稀土聯盟”態度存在矛盾。一方面,日本渴望借助歐盟市場擴大稀土產業規模,其國內稀土企業已與歐盟企業簽署初步合作備忘錄,涉及投資金額約12億歐元。另一方面,日本擔心過度介入歐盟對華戰略會影響自身對華經貿利益。2024年日本對華稀土出口增長18%,中國仍是日本稀土原材料重要來源地。日本政府內部明確表示,不會在合作中承諾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稀土貿易聯系。
中歐在經貿領域仍有廣闊合作空間。2024年第一季度,中歐在綠色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項目同比增長15%,雙方在光伏組件、風電設備等領域的技術交流從未中斷。氣候治理方面,中歐同為《巴黎協定》重要參與方,在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實施細節上的協商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阻礙主要來自歐盟內部政策搖擺,部分成員國堅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導致中歐投資協定生效進程停滯。歐盟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也未解除,影響合作深度。
中國外交部已多次表明,中方始終歡迎歐洲企業來華投資興業,愿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擴大合作。對于“去風險”概念,中方認為應基于客觀事實,而非刻意構建排他性陣營。稀土領域合作方面,中方表示愿與各國共享技術和市場,但反對將正常經貿往來政治化。中方已明確告知歐盟,若持續推進“稀土聯盟”等具有針對性的舉措,可能影響雙方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氛圍。
馮德萊恩(資料圖)
中歐關系走向取決于雙方能否在分歧中找到平衡點。若歐盟堅持將“去風險”等同于“去中國化”,中歐經貿摩擦可能進一步升級。若馮德萊恩訪華能推動歐盟放寬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雙方或可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材料等領域重啟合作談判。日本與歐盟的稀土合作若保持在商業范疇,而非政治聯盟性質,對中歐關系沖擊將相對有限。中方已做好兩手準備,既保留合作渠道,也在關鍵領域筑牢自身產業鏈安全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