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罰單”處理結果處理結果來了,市監局書記等5人被停職。
誰能想到,在網上拍了有一道菜品的視頻,竟然遭來45萬元的罰單。
2月15日,山東臨沂有一家飯館發布“蛤蟆湯”的菜品視頻。3月22日,市場監管局認為涉及違法廣告開要求當事人配合調查。3月24日,當事人接到《行政處罰告知書》,稱她發布的視頻涉嫌違反廣告法,當事人拒絕配合調查,可從重處罰,罰款45萬元。
45萬元罰單,是不是開創了蘭山區市場監管局的新記錄?
這個飯館只有6張桌子,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餐館。當地市監局認定,所發布的“蛤蟆湯”視頻中含有非法售賣的野生動物。當事人自己所有的食材,都是在市場上公開購買,不存在野生動物。
當地市場監管局調查這個蛤蟆湯的成分,也未進行現場實地的檢查,僅憑視頻中的“蛤蟆湯”這三個字定論。
隨著這一事件曝光,7月11日對于這一事件展開調查。
7月14日,當地市場監管局向當事人送達了不予處罰決定書要求簽字,發現落款時間卻是2025年5月12日,店家直接拒簽。
這個落款時間為什么是兩個月之前?當時為何不送?也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兩個月之前寫好了沒送,還是臨時寫好卻把時間提前了?
7月15日 ,又發布了一條情況通報:
處罰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執法程序不當,在作出不處罰決定書后,未按規定時間送達。市監局書記等5人被停職處理。
網友認為市場監管部門沒有深入進行調查,《不予處罰的決定書》法律文書兩個月都沒送到,對市監局領導干部不作為的行為應給予嚴更加厲處罰。只是停職處罰太輕了。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是極大的。
當然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食品方面確實該嚴管。
雖說食品安全無小事,但法治的權威既來自嚴格執法,也來自程序正義與過罰相當。45萬元高額的處罰,不是某一個部門或者某一個人可以決定的,最終的處罰結果需要逐級審核把關。是誰給“先罰后查”的權力?
希望各地都吸取教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濫用職權執法任性,權力失去監督是多么可怕。它會壓垮誠信經營者的巨石。
執法任性,到底誰來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