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俄烏沖突,有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50天、90天。
50天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表態,要求俄羅斯在50天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將對俄羅斯征收高額關稅。他說:“我們對(俄羅斯)非常、非常不滿意。如果我們在50天內沒有達成協議,我們將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稅率約為100%。”
90天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的。
同樣是7月14日,澤連斯基向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提交了關于再次延長國家戰時狀態和軍事動員90天的總統令草案。第二天(7月15日),烏最高拉達投票通過了這個草案。根據該法令,烏克蘭國家戰時狀態和軍事動員將在8月6日到期后延長至11月5日。這是自2022年2月新一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最高拉達第16次批準延長該法令。
澤連斯基延長戰時狀態屬于例行動作。
特朗普給俄烏沖突劃期限,也不是第一次。
特朗普是今年1月20日就職的。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特朗普就職伊始就任命凱洛格為俄烏問題特使,并要求他在100天內結束俄烏沖突。1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若俄拒絕與烏達成和平協議,美將對俄加征關稅并施加制裁。
從100天到50天,特朗普劃期限的時候,口吻都是一致的。
但是這一次,情況有了重大變化。
這個變化就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操作下,美國正從烏克蘭的無償支援者,變成武器供應商。
7月14日特朗普與呂特會面,雙方正式確認了這個角色轉換。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不再直接給烏克蘭供應武器裝備,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是先由歐盟國家(北約成員國但不包括美國)花錢從美國購買,然后再提供給烏克蘭。
德國一馬當先。
特朗普和呂特會面的當天,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造訪了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探討對烏軍援,其中包括德國從美國采購“愛國者”防空系統援助烏克蘭。
也是在當天,德國總理默茨通過社交媒體發文,透露他與特朗普就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一事多次溝通,并表示德國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更有甚者,根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14日的報道,皮斯托里烏斯在接受該報采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與北約成員國開戰,德軍將毫不猶豫地采取致命行動,擊殺俄羅斯士兵。皮斯托里烏斯指出,因為二戰的歷史背景,德國軍隊長期以來保持了克制的傳統,但德國必須從實力地位出發,才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實現和平。
盡管有多家西方媒體分析,美國的武器彈藥庫存告急,歐盟國家接手的對烏軍援短期內不可能大規模擴大,但是,德國大概率會拔得頭籌、成為表率。
具體而言,不論是從美國購買,還是從自己的庫存或現役裝備中調撥,近期,德國會把一套“愛國者”防空系統,提供給烏克蘭。
這將是歐盟接手對烏軍援的標志性事件。
那么,50天之內,俄烏會達成和平協議或者停火協議嗎?
可能性不大。
如果不能達成協議,50天之后,特朗普會對俄羅斯征收高額關稅嗎?
難說。
有一點是可以預測的。
50天的時間,應該會讓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對中國的一句諺語“當家才知柴米貴”有深刻的認知。
或許,這樣的認知,會成為俄烏沖突轉折的契機。
(作者 王義偉)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王義偉
經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臺海問題專家,長期關注民營經濟、國際經貿和反傾銷,對宏觀經濟也有深入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