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的硝煙在歐洲大陸彌漫了三年多,這場被形容為二戰后歐洲最慘烈的沖突,不僅重塑著地緣格局,更牽動著萬里之外東方巨龍的神經。
西方觀察家們透過戰略博弈的棱鏡,反復咀嚼揣摩著一個觀點:在克里姆林宮與西方集團這場曠日持久的角力中,北京似乎懷揣著一個不為外人道的“如意算盤”。
俄烏沖突是二戰結束之后歐洲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
這沖突一爆發,西方國家那是立馬就對俄羅斯下了狠手,各種嚴厲的制裁就跟雨點似的往俄羅斯身上砸。
俄羅斯的經濟一下子就受到了震蕩,好多產業都受到了影響,企業經營困難,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不過呢,俄羅斯這國家也硬氣,經濟在經歷了初期的震蕩之后,慢慢展現出了韌性。
他們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大對國內產業的扶持力度,還開拓了新的貿易市場,努力減少制裁帶來的負面影響。
再看看烏克蘭這邊,那經濟可真是遭到了嚴重破壞。
好多工廠被炸毀,基礎設施也被損毀得不成樣子,整個國家的經濟陷入了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
國家預算有近四分之一都得靠西方援助來維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失業率飆升,社會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這場沖突帶來的影響可不止是俄烏兩國,對地區政治與安全、世界經濟復蘇、全球減貧、糧食和能源安全、生態環境等好多方面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沖擊。
在地區政治方面,歐洲的安全格局被徹底打亂,各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和緊張。
北約和俄羅斯的對抗進一步升級,雙方在軍事上的對峙不斷加劇,給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在世界經濟復蘇方面,沖突導致全球能源價格大幅波動,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給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很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同時,沖突還影響了全球的供應鏈,導致一些商品的供應短缺,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不穩定。
在全球減貧方面,沖突使得一些原本就貧困的地區雪上加霜,很多人失去了生計,陷入了貧困的困境。糧食和能源安全也受到了嚴重影響,烏克蘭是世界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沖突導致糧食產量下降,出口受阻,使得全球糧食市場供應緊張,價格上漲。
能源方面,俄羅斯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國,制裁導致能源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劇烈,給各國的能源安全帶來了挑戰。
生態環境方面,戰爭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戰場上的炮火、炸彈爆炸等產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質,對土壤、水源和空氣都造成了污染。
一些地區的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威脅。
2023年的時候,西方媒體和一些西方專家就開始對咱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態度進行分析和討論了。
大多數人都覺得“中國不希望俄羅斯獲得全面勝利,因為北約的失敗意味著歐洲對俄羅斯屈服”。
他們覺得中國不希望身邊有一個強大而好戰的鄰居。他們這種想法其實是完全錯誤的,是用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揣測中國。
中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希望的是世界和平,而不是看到某個國家稱霸或者屈服于另一個國家。
還有人說“如果俄羅斯完全失敗,美國會全力對付中國”。
他們覺得到時候俄羅斯大概率會分裂并親美,甚至加入北約,然后掉轉炮口對付中國,中國就會面臨極大的壓力。
所以他們認為中國當然不希望俄羅斯兵敗如山倒。
也有少部分西方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覺得“如果俄羅斯完全失敗,俄羅斯分裂,將給中國巨大的震懾”。
他們說唇亡齒寒,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第一國土面積的核大國,如果被美西方硬生生肢解,中國肯定會擔心城門失火、禍及池魚。
2024年2月24日,俄烏沖突迎來了兩周年紀念日。
這時候啊,對烏克蘭的援助正日益枯竭,但是還是有一些西方領導人跑到基輔去了。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比利時首相德克羅,還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這四個人跑到基輔,說是要表達歐洲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還想消除所謂“西方對俄烏沖突失去興趣”的擔憂。
他們這一去,可把基輔搞得熱鬧起來了,但是實際上,基輔的老百姓對這場戰爭已經彌漫著厭倦感了,他們都盼著戰爭能早點結束,過上安穩的日子。
隨后,七國集團(G7)舉行了線上視頻會議,由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意大利主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參加了會議。
會后,G7發表了聯合聲明,那聲明里可真是沒少針對俄羅斯,強調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還說要通過制裁手段打擊俄羅斯,讓俄羅斯付出巨大代價。
這G7就是想在這場沖突里繼續攪和,讓戰爭一直持續下去,好達到他們自己的政治目的。
更過分的是,G7這份聯合聲明還公開點名中國以及伊朗和朝鮮,聲稱三國在軍事上向俄羅斯提供了支持。
他們說“中國企業向俄羅斯轉讓用于軍事生產的武器和裝備的軍民兩用材料和部件”。
這完全就是無中生有、造謠污蔑。我們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中方沒有隔岸觀火,更沒有借機牟利。
就在G7發表聲明的前一天,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審議烏克蘭問題公開會上發言時就強調了這些觀點。
我們一直都在為和平奔走、為促談努力,而不是像G7說的那樣去支持某一方進行軍事行動。
11月28日有消息說,聯合國安理會當地時間11月27日上午舉行會議審議烏克蘭問題。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發言中說,烏克蘭危機延宕至今,近日地面戰事更是日趨激烈。
戰場上的武器數量還在增加,品種也不斷擴大,遠程武器、集束炸彈都已經投入戰場了,近期還有報道稱殺傷人員地雷也將投入使用。
中方對戰事加劇深感憂慮和不安,再次呼吁沖突雙方保持冷靜克制,放下依靠武力戰勝對方的執念,摒棄軍事完勝的迷思,以和平為重,以人民為重,早日開啟和談,實現停火止戰。
可是美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羅伯特·伍德在發言中還就俄朝合作問題提及中國,耿爽回應指出,推動烏克蘭危機早日政治解決,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方一直在為和平奔走、為促談努力。
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積極倡導對話協商,推動各方回到談判桌前;還為受沖突影響的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西方媒體說“中國不希望俄全面勝利,也不希望俄完全失敗,望戰事拖延”,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中國的立場一直很明確,我們希望俄烏雙方能夠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實現停火止戰。
我們不希望看到戰爭繼續下去,因為戰爭只會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的痛苦和損失,也會對世界和平與穩定造成威脅。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中國的重要鄰國,我們希望與兩國都保持良好的關系。
如果俄羅斯全面勝利,可能會引起北約的進一步反彈,加劇地區的緊張局勢;如果俄羅斯完全失敗,美國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對付中國上,對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所以,我們希望俄烏雙方能夠通過和平談判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實現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戰爭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國也不例外。
戰爭導致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中斷等問題,給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都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我們希望戰爭能夠早日結束,這樣全球經濟才能盡快恢復正常,中國也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經濟。
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來看,戰爭給俄烏兩國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很多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生活陷入了困境。
我們希望雙方能夠停止戰爭,讓人民能夠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2025年7月,在一場原本聚焦內政的內閣會議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突然將話題引向了遙遠東歐的戰火。
他提及的,是那個長期以來令西方頭痛的名字——弗拉基米爾·普京。
據美聯社在現場的記者報道,特朗普在會議期間表情凝重。
他直言:“我對他(普京)不滿意,我現在只能告訴你這么多。”
盡管措辭克制,卻仍讓人嗅到言語背后的火藥味。
這是自他重返白宮以來,少見地對俄羅斯總統表達不滿。
而這場態度上的轉變,與不斷升級的俄烏沖突密切相關。
特朗普補充道:“這場沖突正在奪走太多人的生命。”
他語氣低沉,沒有提供更多細節,卻首次罕見地承認,自己曾認為能夠迅速勸服普京終止戰爭,但“現實卻更加艱難”。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頻頻宣稱自己與普京之間“關系良好”,甚至有信心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
而如今的表態,等于部分打破了這一說法,也意味著他對烏克蘭戰爭的走向開始有了新的認知。
隨著俄烏戰爭拉鋸進入第三個年頭,就連曾聲稱“能三十六小時解決沖突”的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爭比想象中更加錯綜復雜。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戰爭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和平才是最終的歸宿。
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了和平解決沖突的重要性。
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和平談判,呼吁雙方保持冷靜克制,早日開啟和談。
我們也在與各方進行溝通和協調,希望能夠為和平解決沖突創造有利的條件。
最終,俄烏沖突一定會以和平的方式結束。
參考資料:俄烏沖突爆發700天!中國軍事專家:實際已成“彈藥消耗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