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局勢的焦點正聚焦于俄烏可能爆發的總決戰,而在這關鍵節點,特朗普政府與歐洲的動向、中國的明確態度均引發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用行動證明: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往來不會因外部壓力而動搖。
據前線消息,俄烏兩軍在蘇梅方向的軍事部署已進入沖刺階段。從兵力規模看,雙方在該區域集結的軍隊總數或突破百萬,一場大規模對決一觸即發。
火力儲備方面:俄羅斯通過朝鮮獲得了穩定的彈藥供應,炮彈儲備充足;烏克蘭則寄希望于美國的新一輪軍事援助——特朗普政府雖承諾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包括加速交付"愛國者"導彈,但美國媒體對此持懷疑態度。由于此前在中東的長期投入,美軍現役"愛國者"系統庫存已所剩無幾,烏軍能否獲得足夠火力支撐,或將取決于歐洲國家的援助力度。
兵員狀況方面:俄羅斯兵力充足,且有消息稱朝鮮已派遣約3萬名士兵協助作戰;烏克蘭則面臨嚴重的逃兵問題,部分部隊"十人中兩人逃離"的現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就在決戰前夕,特朗普向普京發出最后通牒:若50天內未實現停火,將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然而,這一威脅并未引發俄方慌亂。正在中國訪問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直言:"美國曾給過24小時、100天的期限,現在又改成50天,這些手段我們早已見慣。"
克宮消息人士進一步透露,普京根本未將特朗普的威脅放在心上,反而要求俄軍繼續推進作戰,并計劃擴大領土訴求。顯然,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在此次博弈中徹底失效。
盡管并非沖突方,中國卻因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被特朗普"盯上"。美方威脅稱,若50天內未停火,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制裁,而中印正是其主要目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7月15日當天明確回應:"脅迫施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一表態傳遞出清晰信號: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屬于主權國家間的正常經貿往來,中國從未向任何沖突方提供軍事援助,外部壓力不會動搖雙方合作基礎。目前,印度尚未對美方威脅作出公開回應,這一動態或需俄方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體近日炒作"特朗普慫恿澤連斯基直接打擊莫斯科"的傳聞。但很快,特朗普本人便出面否認,強調"不該攻擊莫斯科,我沒說過這樣的話"。這一反轉暴露出其真實心態:既想通過施壓展現強硬,又不愿徹底激怒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至此,50天的"最后通牒"已淪為一場無效的口水戰。
當前,特朗普政府的所有威脅手段均未達到預期效果,無論是針對俄羅斯的關稅威脅,還是針對中印的制裁警告,均遭遇"軟抵抗"。接下來,俄烏雙方在蘇梅一線的實際較量結果,或將成為決定沖突走向的關鍵變量。而在這場博弈中,中國的堅定立場已證明:基于主權平等的正常合作,不會被外部壓力輕易打斷。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