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萬聯萬象,作者|龍貓,編輯|時楠
2025年6月,當鉬鐵價格從24.6萬元/噸的年內高點回落時,江蘇某特鋼廠采購總監的筆記本上寫滿矛盾數據:一邊是鉬精礦進口量同比激增18.63%的供應擴張,另一邊是316不銹鋼產量同比下滑3.49%的需求萎縮。
這種撕裂感折射出當前鉬市場的核心特征——在13.09萬噸精礦產量與7.4萬噸鋼招量構筑的“脆弱平衡”下,產業鏈各環節正進行著利潤再分配。
在經歷了上半年登臨高位后,鉬鐵在下半年的供需格局將如何演變?價格運行區間何在?行業又該如何破局?本文將進行解析。
01 上半年的三重博弈
2025年鉬市場的戲劇性開局,本質是政策周期與市場情緒的激烈碰撞。1-3月,在礦山高庫存(部分企業庫存周轉天數超45天)與春節淡季的雙重壓制下,鉬鐵價格從23.3萬元/噸陰跌至20.3萬元/噸,跌幅近13%。
轉折發生在4月中旬:當鹿鳴礦業放量不及預期、終端不銹鋼廠排產突然提升12%時,市場瞬間完成從“拋售恐慌”到“搶貨焦慮”的切換。5月主流鋼廠集中補庫拉動鉬鐵價格單月暴漲21%,創下24.6萬元/噸的年內高點。
表:2025上半年鉬市場關鍵價格指標波動
在內蒙古礦山增產5.7%的背景下,1-5月鉬精礦進口量卻同比激增18.63%,達24604噸。這組矛盾數據揭示出產業深層變革:
資源瓶頸顯性化:國內高端鉬板坯、鉬合金需求增速(年化15%)遠超礦山擴產速度(5.73%),迫使企業轉向智利、秘魯進口高品位礦;出口結構升級:5月鉬精礦出口量同比暴漲56.46%,但單月1106噸的絕對量仍不足進口量的5%,印證中國正從原料出口國轉向高附加值鉬制品輸出國。
下游消費需求,也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不銹鋼市場熄火,316/316L不銹鋼上半年產量僅65.84萬噸,同比下滑3.49%,鋼廠噸鋼利潤壓縮至盈虧線;高端合金逆勢擴張:風電軸承用鉬合金鋼、半導體濺射靶材需求分別增長22%與35%,推動模具鋼企業對“金九銀十”的期待值提升37個百分點。
上半年的庫存數據同樣不容樂觀。截至6月末,國內礦山庫存周轉天數已從年初的45天降至32天,處于歷史低位;鋼廠鉬鐵庫存雖然維持在12-15天的安全邊際,但較去年同期減少20%;社會庫存更是同比銳減23%。這種全產業鏈低庫存狀態就像失去緩沖墊的機械系統,任何供需擾動都會被放大,導致價格波動加劇。
02 需求結構在重塑
2025年的鉬市場需求端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革,這種變化遠比簡單的總量增減更為復雜。傳統應用領域與新興高端需求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發展態勢,這種分化正在重塑整個鉬消費市場的格局。
在不銹鋼這一傳統應用領域,市場持續低迷的態勢愈發明顯。上半年316/316L不銹鋼產量同比下滑3.49%,這一數據背后反映的是多重壓力:首先是終端消費疲軟,建筑裝飾、廚衛設備等主要應用領域需求萎縮;其次是鎳價波動帶來的成本壓力,當鎳價低于1.5萬美元/噸時,鋼廠噸鋼利潤被壓縮至83元的盈虧線邊緣。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鋼廠為維持市場份額仍在堅持高開工率,但這種情況難以持續。
這種傳統需求的萎縮不是短期波動,而是結構性調整,預計未來三年不銹鋼領域的鉬消費占比將從當前的58%進一步降至50%左右。
與傳統的疲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端制造領域的爆發式增長。
表:三大領域正重塑鉬消費結構:
在新能源裝備方面,風電主軸軸承用鉬合金需求激增22%,某頭部風電設備制造商已將單兆瓦用量從3.2kg提升至3.5kg。半導體行業的需求增長更為迅猛,銅鉬合金靶材消費量同比增長35%,特別是純度要求達99.99%的電子級鉬制品市場溢價超過30%。
航空航天領域的需求同樣亮眼,鎳基高溫合金訂單增長18%,這類合金通常含有8%左右的鉬,且對雜質容忍度極低。某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的質量總監指出:"發動機葉片材料的純度直接影響飛行安全,我們現在要求供應商提供每一爐鉬鐵的完整生產履歷。"這種對材料品質的極致追求正在改變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模式。
需求端的質變直接導致了鉬消費結構的重構。從占比來看,特鋼合金從2020年的20%升至當前的27%,電子化學品從8%擴至12%,而不銹鋼領域則從65%萎縮至58%。這種變化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調整,更代表著價值重心的轉移。
這種結構性轉變正在倒逼整個供應鏈進行深度調整。鋼廠開始將庫存管理從"保量"轉向"保質",99.97%超高純鉬鐵的采購占比從去年的15%提升至35%。貿易模式也在創新,某貿易商推出了"純度保障"合約,承諾鉬鐵雜質含量超標即按貨值30%賠償。更深遠的影響體現在價格體系上,當半導體廠商愿意為99.99%靶材支付30%溢價時,傳統的以大宗商品思路定價的模式正在被打破。
03 新高度的新發展
綜合上半年的產業發展情況和最新的供需調整,預計2025年下半年鉬鐵市場將呈現"高位震蕩、結構分化"的總體特征,價格中樞預計維持在23-25萬元/噸區間。
這一判斷基于供需兩端的關鍵變量:供應端受制于資源瓶頸和環保約束,增量有限;需求端則繼續呈現傳統領域萎縮與高端需求擴張并存的格局。具體來看,三季度受軍工訂單旺季和風電搶裝影響,價格可能上探25萬元/噸壓力位;四季度若不銹鋼減產規模擴大,或將回落至23萬元/噸支撐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震蕩并非簡單的周期性波動,而是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外在表現,行業需要從技術創新、供應鏈重構和應用拓展三個維度尋求突破。
從成本支撐來看,當鉬精礦均價維持在3542元/噸度時,對應鉬鐵的完全成本約為23.4萬元/噸。這一水平將成為市場的重要心理關口,一旦價格跌破該點位,礦山惜售與特鋼廠補庫將形成托底力量。但上行空間同樣受限,25萬元/噸對應著風電軸承制造商的成本警戒線,超過這一水平可能觸發材料替代(如采用鉬鈮復合合金)。
最大的變數來自四季度傳統需求旺季的表現,若"金九銀十"期間模具鋼需求復蘇不及預期(增速低于8%),價格可能階段性下探22.5萬元/噸。
政策變量將顯著放大價格波動。環保督察"回頭看"行動可能使長江流域鉬產能縮減20%,相當于月度供應減少約2000噸;而國家戰略小金屬收儲若啟動(參照2023年鎢收儲模式),可能短期抽緊10-15%的市場流通量。
鉬鐵行業在高位要尋求新發展,短期可通過技術創新和供應鏈優化在23-25萬元/噸的震蕩區間中獲取超額收益;中期通過應用創新打開高端市場空間;長期則要完成從資源開發商到材料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身份轉變。
04 結語:
可以預見,2025下半年的鉬市場將上演一場靜默的革命。這場革命的本質,是中國鉬產業從資源規模驅動向技術價值驅動的歷史性轉身:
那些仍沉浸在“增產即盈利”的行業者,在震蕩的價格中只能躺平;而率先攻克多個9的超高純鉬鐵冶煉技術的創新者,將在航空航天級鉬合金的藍海中建立新秩序。
處于高位的鉬鐵,仍然是可以在下半年更上層樓。這就需要行業把握住產業機遇,將內功和創新功夫做足,迎勢而上,以攀登者的智慧登高望遠覓新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