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2023年《異人之下》里,老天師張之維一出場,氣場直接拉滿。
網友彈幕瘋狂刷屏:“這才是漫畫里走出來的真人老天師!”王學圻沉著、內斂,把一個傳奇角色演得活靈活現,穩穩拿下流量和口碑。
戲骨的頂級表演震撼全場,但誰能想到,這位“老天師”戲外卻有更大的反差人生?
65歲離婚,200萬分手費,40年夫妻緣盡,被罵了14年“陳世美”,這是怎么回事呢?
提起王學圻,“戲癡”不是吹的。
“大明風華”殺青那天,王學圻身穿朱棣戲服,向全劇組主配角、群演鄭重下跪。沒人預演,沒有劇本,連攝影師都愣住。網友直呼:“多少大腕裝前輩?只有老王敢自降身份。”
這一跪,跪的是同臺的演員,是每個幕后普通人。王學圻始終堅持:“演員沒資格端架子,能站在臺下就是幸運。”他自嘲“只會演戲”,但骨子里的尊重和謙卑讓行業敬佩。
這不是他第一次“社死式尊重”。拍《梅蘭芳》,他60多歲拜師學藝,臺下苦練京劇,細節一絲不茍;拍《劍雨》,自費買刀,動作戲不用替身;七旬健身,自律到底。網友感慨:“主打一口真誠,骨子里的倔強,難怪角色有靈魂。”
然而,這樣一位全網尊重的戲骨,生活里卻因為一場離婚,背負了14年罵名。要讀懂王學圻的堅持,還得回看他一路走來的苦與甜。
1946年,王學圻出生于北京,家里條件普通,父親是單位職員,媽媽是教音樂的。少年時酷愛文藝,想考音樂學院,結果因變聲被拒。14歲參軍成文藝兵,唱歌、彈琴、快板樣樣精通,但因家庭出身,一直無法提干。
最難的時候,他白天在機械廠做工,晚上回家對著鏡子練表情,沒人理解他的“演員夢”。親戚勸他“認命”,他卻咬牙堅持,不服輸。
1969年,23歲的王學圻在介紹下認識了孫昌寧。孫昌寧氣質高雅,就職于外交部。兩人一見如故,聊音樂、談人生,很快領證結婚,看似圓滿,實則隱伏暗流。
結婚最初幾年,王學圻下班回家做飯、洗衣、陪產檢,是大家口中的“體貼老公”。但演員夢一直沒滅。1978年,他考入空政話劇團,與李雪健、濮存昕成“龍套三人組”。
剛進團,全是尸體、路人甲,連孩子王大慶去看演出,都找不見自家老爸。臺下琢磨臺詞,臺上默默積累,誰都沒想到,這個“群演爸爸”后來能成行業標桿。
轉機出現在1984年。王學圻被陳凱歌相中,主演“黃土地”,電影橫掃國際大獎。但意外的是,他并未因此大紅,而是繼續在劇組“隱形”。李雪健、濮存昕相繼成為主角,他仍是“配角中的配角”。
最難時,王學圻兩度差點出演《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都因“名氣不夠”被臨時換角。別人靠演技帶紅名氣,他演技拉滿,卻始終差口氣。
直到55歲,靠《相伴永遠》斬獲金雞、華表獎,終于站穩腳跟。60歲后,《梅蘭芳》《十月圍城》《大明風華》讓他“封神”,獲獎無數,被封“戲骨”“戲瘋子”“演什么像什么”。晚紅不是幸運,是靠苦熬和不認命。
然而,王學圻的發展雖然越來越好,但他的婚姻卻在悄悄崩塌。
2011年,王學圻跟相守了40年的妻子孫昌寧離婚,200萬分手費直接到賬。外界一片嘩然:“65歲還離婚?怎么想的?”“是不是搞事業搞瘋了?”“有外心了吧?”
其實,婚姻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王學圻和孫昌寧,曾是文藝圈模范夫妻。一個會彈會唱主內賢夫,一個外向能干外交官,婚后育有一子,生活一度溫情滿滿。
但80年代起,孫昌寧事業調動,常年外派,最長一年八個月不回家。王學圻忙于劇組,兩人聚少離多,家成了“旅館式家庭”。親情日漸淡漠,爭吵成日常。
離婚這事,其實王學圻早就想過。可為孩子、為老人、為面子,年年拖下去。直到兒子成家、岳父去世,才最終提出分開。2011年,65歲的王學圻,付出200萬分手費和房產,結束了40年婚姻。
外界嘩然,輿論風暴裹挾:“老來薄情”“有外心”標簽滿天飛。謠言更是花式上演,“某冰冰做三”一時成段子。
可現實是,離婚十幾年,王學圻一直單身,所有緋聞無一成立。他主打一口體面分開,不再相互虧欠。
婚姻的裂痕,最受傷的是孩子。王大慶自小和姥姥姥爺生活,對爸爸“既敬又怕”。王學圻忙演出,管教方式簡單粗暴,動不動就“騎自行車接回家打一頓再送回去”。
有一次兒子耳朵聽不見,他都沒第一時間發現。王學圻一直自責:“他是我一生都虧欠的人。”
等王大慶成年,自己創業、留學倫敦學導演,父子隔閡才漸漸消融。
最戳心的是王學圻第一次送兒子去英國,明明嘴硬反對,臨行卻把自己能給的都塞滿行李。多年后王學圻看兒子的電影作品,終于讀懂兒子的孤獨與倔強,“心里疼得厲害”。
離婚前,孫昌寧一度希望兒子幫忙勸阻。王大慶卻很清醒:“爸媽不幸福在一起也沒意義。我支持你們任何決定,只要彼此好。”這份理解,是父子隔閡最終化解的催化劑。
后來,王學圻對孫子寵溺得不像樣,家里做飯、接送、陪玩全包。王大慶感慨:“他對孫子的愛,比小時候給我多多了。”父與子在失而復得的陪伴中,完成了遲來的和解。
父子之間的和解,也成為王學圻人生“洗白”的最大底氣。
如今,這位老戲骨依然活躍劇組,健身、自律不減當年,76歲腹肌照樣有型。
“異人之下”“創業時代”等作品不斷刷屏,后輩朱亞文稱“跟他對戲像和一座山對話”,導演高希希則評價“他是最后的戲骨典范”。
事業上持續高光,現實生活卻比戲更有溫度。
孫昌寧離婚后未再婚,把愛都給了家人和孫子。面對媒體追問前夫,她始終選擇體面與修養,不貶不怨。
王大慶娶模特范霞,轉幕后做制片人,三人的小家庭幸福極了。他說:“父母分開,我沒有埋怨,因為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外界對王學圻的非議,隨著時間推移、謠言散去、兒子的力挺,終于漸漸平息。他本人也學會與孤獨和解:“一個人生活也挺好,只要身體好,能演到沒人請為止。”
這位老戲骨,從被罵“薄情寡義”,到被理解“各自安好”,用一生詮釋了堅守與釋然。
而王學圻父子之間的羈絆、夫妻之間的體面、家庭里的取舍,也成為無數人共情的縮影。
王學圻的一生,半世堅守舞臺,半世折騰家庭。也許沒有絕對的“好父親”“好丈夫”,但他始終用初心對待戲、用真實面對家。
人生路上,沒有完美的婚姻,也沒有標準的父母——只有努力讓自己幸福、讓孩子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答案。
“婚姻不是枷鎖,幸福不是將就。父母真正能給孩子的,是勇敢面對生活、選擇體面分開的勇氣。你看懂了王學圻,也許就看懂了成年人所有的隱忍與堅持。”#王學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