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中央會議定調!新一輪城市大洗牌,來了

0
分享至

文|凱風

城市向何處去,最新定調來了。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這是繼1962年、1963年、1978年、2015年之后,第五次召開全國層面的城市會議,規格之高、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

10年前的會議,拉開大規模棚戶區改造的序幕,“城市群發展”開始成為政策重心,對于城市發展和房地產市場都帶來深遠影響。

這一次,城鎮化、城市發展面臨兩個階段之變,意味著什么?

01

兩個階段之變,城市競爭格局再次生變。

城鎮化從“快速增長”到“穩定發展”,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提質”,意味著“鋪大攤子”的發展模式行不通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突飛猛進,城市全面擴張,大基建、大投資、大地產,撐起城市經濟的繁榮。

許多城市習慣“以地謀發展”、“以債謀發展”的模式,借助“土地、房地產、金融”的三方循環,拼命擴大城市框架、做大土地財政,刺激經濟增長。

然而,城鎮化已到轉折點,傳統發展模式也遭遇了債務之困。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達67%,接近城鎮化增長S型曲線的頂部,即將從快速增長步入穩定發展階段。

一般而言,城鎮化低于30%為起步階段,30%-70%為加速階段,而超過70%則為成熟階段。



城鎮化速度越快,意味著人口向城市涌入的速度越快,城市自身的擴張動能越強,基建、地產、經濟的支撐面也越強,反之同理。

更何況,任何看似簡單的刺激式增長,在背后都標注了代價:土地是有限的,債務是要還的,投資收益是邊際遞減的……

當前,“土地、房地產、金融”的循環已經不復存在,“科技、產業、資本”的新循環正在建立。

面對兩個階段之變,轉變發展模式,告別基建、投資、地產依賴,已是當務之急。

02

城市群、都市圈,越來越重要。

會議提出,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10年前的城市工作會議,強調了“城市群”的重要性,這一次則加上了“都市圈”,并多了“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的基調。

過去幾十年來,“鼓勵大城市擴張”還是“重點發展中小城市”,一直存在政策張力。

這一次頂層設計通過都市圈、城市群,將其統籌在一起。

我國的城鎮空間體系,由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構成“同心圓”結構,城市群最大,都市圈次之。



都市圈一般只有一個中心城市,以1小時通勤圈為范圍;城市群多數涵蓋多個都市圈,范圍普遍跨越省域。

但無論都市圈還是城市群,中心城市都是核心載體,而“提高城市承載力”,意味著不再過度限制大城市發展,而是強化其承載天花板,擴大人口承載力,發揮更大作用。

十四時期,我國規劃了19個國家級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三個世界級城市群,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國家城市群。



與此同時,我國共有30多個大型都市圈,目前已批復17個國家級都市圈,涵蓋廣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重慶等重點城市。



無論都市圈還是城市群,都不再是個別城市的單兵突擊,而要與周邊地市形成聯動,實現“抱團發展”。

可以看到,都市圈內跨城地鐵已不鮮見,城市群內的產業飛地、科創飛地開始涌現,跨市跨省的規劃、產業、公共服務一體化也在順利推進。

在此背景下,大城市無序擴張受到限制,“強省會”模式受到空前挑戰,但“強都市圈”、“大城市群”卻在鼓勵范圍。

未來城市競爭,不再是單個城市之間的較量,而是都市圈、城市群的較量。

03

“分類推進”縣域城鎮化,意味著什么?

會議提出,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縣域城鎮化,并非第一次提及。但核心不在于縣域作為城鎮化的新載體,而在于“分類推進”。

早在2022年,中央文件就已將縣城劃分為5類:

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人口流失縣城。

根據文件,要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

我國共有2800多個縣域,包括1800多個縣和縣級市,這是嚴格意義的縣城,但區位、資源、發展模式有別,縣城發展大相徑庭。

我國既有“富可敵市”的千億經濟大縣。2024年,千億GDP縣增加到62個,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東部地區。



其中,江蘇昆山市、江陰市雙雙邁過5000億元大關,力壓烏魯木齊、蘭州等省會城市。

這些千億大縣,要么是大城市周邊縣城,如長沙縣、南昌縣;要么是資源大縣、家里有礦,如神木市、準格爾旗;要么是沿海產業強縣,如昆山、江陰、慈溪等。

然而,經濟大縣畢竟只是少數,人口流失縣城才是常態,而人口不足10萬的小縣更是多達200多個。

根據吳康教授團隊統計,在已公布數據的縣區中,2010—2020年常住人口減少的近1500個,其中約1240個為縣和縣級市,其中約有15.64%的縣域人口減少了20%以上。



顯然,經濟強縣獲得更大發展空間,但人口流失縣城必須主動強身健體,不能再走鋪大攤子擴張的老路。

對此,國家層面發布文件提出,“穩妥調減收縮型城市市轄區,審慎研究調整收縮型縣(市)”。

這意味著,一些人口流失縣城,或將面臨撤并調整的命運,參閱(人口收縮地區,要調整了?》

部分財政供養比例失衡的人口小縣,更要率先打破鐵飯碗,精簡編制已成常態。

04

沒有二次“棚改”,只有城市更新。

會議指出,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

以“城市更新”為重點,意味著大建設告一段落,“以地謀發展”的傳統路徑難以持續。

這從多地“住房和建設局”更名“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就可見一斑。

新形勢下的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重點著眼的是內需和民生,而非經濟刺激和土地財政,這與此前的棚改有了實質性區別。



許多人還記得,10年前的棚改貨幣化,疊加樓市去庫存、1億人進城落戶,曾經帶動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

因此,這一次城市會議召開之前,不少人寄望于“二次棚改”,渴盼新一輪大水漫灌能再次激活樓市,但相關定調并未超出預期。

畢竟,10年過去,人口、城鎮化、經濟基本面都已發生巨大變化。

居民杠桿率處在高位,住房市場整體飽和,供求關系更是發生巨大變化。

時代變了,房地產顯然不可能重回舊路,無論城中村改造還是舊城改造,都不會大干快上。

事實上,大水漫灌、大干快上,也未必有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國民經略 incentive-icons
國民經略
讀懂大勢,把握趨勢
51文章數 2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博白县| 哈巴河县| 上蔡县| 平南县| 苍梧县| 资中县| 庆阳市| 且末县| 丰原市| 阿合奇县| 伊宁县| 洪湖市| 利川市| 老河口市| 微博| 灌阳县| 长岛县| 虎林市| 乌拉特中旗| 红河县| 甘南县| 鸡东县| 庆阳市| 安陆市| 华坪县| 金沙县| 青浦区| 栾城县| 安陆市| 香格里拉县| 鄂尔多斯市| 营口市| 四会市| 道真| 武鸣县| 锡林浩特市| 祥云县| 宜章县| 涟源市|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