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居家干預,很多家長會認為:最難的是一項項教學內容。
但現實很可能是:
孩子在家總是坐不住,玩一會兒就跑開?
很難專注地完成一個小任務?
對環境變化敏感,容易分心?
孩子明明有能力,卻不太愿意主動溝通?
鄒小兵教授一直強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環境,如家里、小區、幼兒園中,利用自然發生的活動進行干預。
這其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居家干預效率低不一定家長教學水平不行,問題可能出在家里的環境上。
家長稍微動點心思,把家里環境安排得更友好一些,就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現在該做什么”,減少干擾,互動更順利。
PS:以下內容部分節選自鄒小兵教授團隊的新書《自閉癥兒童社交能力階梯訓練》。
整理丨幼教老師小花花編輯 | Zoey_hmm
環境布置4點核心
自然情景不等于什么都不做,相反,我們要主動地、有準備地根據孩子的特點。
比如,自閉癥孩子大多有感知覺問題,對聲音和光線很敏感。
有的孩子一到桌面就出現抗拒行為,家長又得開始琢磨到底是關系沒建立好,還是任務太難了孩子逃避。但其實可能只是那里氣味不好,噪音大,光線讓孩子不舒服了。
環境是居家干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創建環境上花費心思和精力,避免總是等孩子出現問題才手忙腳亂。
劃好活動區域
目的是讓孩子一進某個區域,就明白這里該做什么,心里有底,更愿意配合。
①按活動分地方:比如,這里是玩玩具的“游戲角”,那里是看書畫畫的“學習區”,吃飯在餐桌,休息在小床/沙發。
②根據使用功能靈活劃分:一個房間一個區: 臥室主要休息,客廳主要游戲。一個房間多個區:在客廳,用柜子、沙發、屏風、或者不同顏色的地墊,隔出游戲區和閱讀角。
一個地方多用: 白天鋪上游戲墊是游戲區,晚上換上學習桌布就變成學習角。
減少干擾
目的是減少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幫助他專注在當前活動上。
比如要學習時,把旁邊吸引人的零食、電視遙控器、不相關的玩具都收走。
檢查光線是否太刺眼或太暗?溫度是否合適?有沒有太吵的噪音,關掉不必要的電視。多余的小擺設、雜物先收起來。
關鍵是做好收納。準備足夠的柜子、箱子,養成玩完就收好的習慣,環境清爽,孩子心也容易靜。
用好視覺提示
目的是用孩子容易懂的方式,告訴他該做什么、怎么做、東西放哪里。
小寶寶多用實物照片或簡單圖畫,大點的孩子可以用圖畫或簡單文字。用孩子喜歡的顏色、卡通人物(比如他愛的汪汪隊、超級飛俠)來做提示卡。
活動區門口貼這里是做什么的”卡,比如“游戲區”、“學習角”圖片。
活動區里面貼“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圖片步驟卡。
收納箱/柜上貼“東西的家”卡,比如“積木的家”、“圖畫書的家”圖片,讓孩子知道玩完放回哪里。
需要時貼簡單規則卡,比如“請安靜”、“要排隊”、“小點聲”。
創造學習機會
目的是利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巧妙設置環境,引導他主動溝通和學習新技能。這是環境布置最重要的部分。
比如,想讓孩子模仿,準備兩份一樣的玩具或者需要組合的玩具如串珠、拼圖。
想讓孩子主動開口要東西,把他喜歡的玩具或零食放在他看得見但夠不著的地方,比如高架子、或者咱們大人手里。
想讓孩子多跟你溝通:把零食或玩具分成好幾小份,一次只給一點點,他想要更多,自然就會來找你。
想教孩子求助,把他喜歡的東西放進透明罐子,讓讓孩子看得見,打不開或者給他一瓶擰緊蓋子的酸奶、一個無法獨立操作需要大人幫忙才能玩的玩具。
想教孩子說不要:偶爾溫和地給他一點他明確不喜歡的東西,比如他不愛吃的蔬菜,制造機會教孩子表達拒絕。
適合的環境非常重要
一個適合的環境,真的對孩子幫助很大。清晰的區域劃分讓孩子知道“現在該干嘛,在哪里干”,心里不慌,更愿意參與。
同時,干擾少了,孩子自然能更專注于眼前的活動或學習。
其次,圖片、照片比單純的語言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我們要他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巧妙設置的障礙會自然地促使孩子想辦法,向大人尋求幫助或表達需求,這正是學習溝通的好機會。
舉個例子
3歲半的恩寶,有了一點關于區域的認知能力,恩寶媽媽就開始有意識地用環境布置輔助居家干預。
當確定想要進行的項目后,根據功能選擇區域,設定明確的物理和視覺邊界。比如利用家具、屏風做遮擋。
利用圍欄、地毯劃分區域實例
圖源:瑞吉歐教學法的教室布置
另外,也可以用彩色膠帶、地毯等明顯具有邊界感的物品劃分區域。
在陽臺的教學區鋪了一塊宜家的兒童地毯,就把陽臺和客廳很明顯區分開了。
在游戲區,恩寶媽媽放的是厚厚的泡沫地墊,好清潔,也可以避免碰撞,桌面教學結束后,和孩子坐在地上隨意擺擺積木,做會手工,對家長和孩子都是放松。
此外,要盡可能減少這個區域內的干擾物品。
比如將不需要的東西都收起來,把物品放在高處,或者通過遮擋物、座椅的擺放位置等方式調整孩子的視野范圍等。
讓孩子對墻坐可以減少干擾
一般家庭是根據居住功能劃分的,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對于孩子也是這個邏輯,可以按教學功能分成四個區域:
桌面教學區:在這個區域主要進行桌面教學、閱讀,以及完成精細動作的任務。
游戲區:游戲區和桌面教學區不同,可以更放松,比如鋪上地板、地墊。在這個區域我們可以跟孩子做一些互動游戲。
大運動區:可以設置在戶外或者家里空間比較大的地方,讓孩子完成肢體運動。
放松區:放松區和游戲區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這個區域可以不設置任何任務,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或者情緒問題時,給他一個舒緩壓力平復情緒的空間,可以放置一些孩子喜歡的物品和書籍。
完成以上步驟后,最后還要配合數據記錄,記錄下孩子在各個區域內的任務完成情況,并及時調整。
在恩寶媽的家庭環境布置基礎上,鄒小兵教授還提醒家長:
作為結構化教學的元素要求,還應該把“活動程序表”和“計時器”整合進去。
活動程序表就是指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持續多少時間,因此需要計時器。
例如:八點到八點二十分,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游戲,八點二十到八點四十一起玩拼圖………
更加具體還要指定是誰負責這個活動,在什么地點做這個活動。
作為自閉癥干預,還需要備課,在某一項活動中,如何促進某一項社交能力(例如目光對視)的提升。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務必在這些活動中,對于孩子的合作或恰當行為,給予鼓勵和表揚,尤其是“自然結果獎勵”。
環境布置不需要大動干戈,關鍵在于有目標、有策略地調整孩子身邊的環境。
從家里一個小角落開始,加入一些視覺提示,巧妙準備玩具,為孩子創造一個更有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幫助他更好地專注、理解和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