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李娜)7月14日,陜西農信旬陽農商銀行九樓會議室內,130余名機關及城區支行員工共同沉浸在一場特殊的“初心之旅”中。隨著電影《老馬的背包》光影流轉,老一輩農信人馬百黨同志“背著背包走基層、揣著初心為群眾”的身影,在每個人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這場以“循著背包足跡學榜樣 傳承紅色基因踐初心”為主題的紅色觀影活動,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是對“背包精神”時代傳承的深刻踐行。
影片中,原澄城縣韋莊信用社魏家斜分社主任馬百黨的故事震撼了在場每一個人。41年扎根鄉土,他用3萬多筆貸款創下“沒有一分錢的逾期、沒有一分錢的呆賬、沒有一分錢的爛賬”的非凡業績。當鏡頭掃過老馬磨破邊角的帆布包,里面整齊碼放的貸款賬本、記滿村民需求的筆記本,讓在場員工深刻體會到:這個背包里裝的不僅是工作記錄,更是對群眾的滾燙牽掛。老馬走過的田間地頭,不僅是服務半徑的延伸,更是與百姓心貼心的距離。“他用一生詮釋了‘三同’情懷的魚水情深、‘三水’本色的泥土氣息,這種精神穿越時空,至今仍有千鈞重量。”一位觀看影片的老員工感慨道。
觀影結束后,結合全行正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一場關于“背包精神”的思考隨之展開,在數字化轉型加速的今天,“走村入戶”是否已成過去時?在改革攻堅的關鍵期,“實干擔當”是否需要重新定義?答案在馬百黨的故事里愈發清晰——正如活動中該行黨委書記所強調的,“背包可以換成移動終端,但‘走村入戶’的初心不能變;服務方式可以創新,但‘金融為民’的底色不能改;時代考題可以升級,但‘攻堅克難’的擔當不能丟。”活動明確要求,各支部要以此次觀影為契機,開展“學老馬、守初心”主題討論,讓“三鐵”紀律融入日常。要以老馬為鏡,將“背包精神”轉化為作風建設的“指南針”、服務群眾的“動力源”、改革攻堅的“沖鋒號”,將感動轉化為行動,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找準突破口,讓“農信初心”變成群眾看得見的“幸福賬單”。
據悉,此次紅色觀影活動是旬陽農商銀行“農信黨旗紅?紅色引擎”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下一步,該行將持續深化紅色文化學習教育,通過主題黨日、基層調研、志愿服務等形式,讓“背包精神”在新時代的實踐中煥發新的生機,以實干實績書寫無愧于黨和人民的農信答卷。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