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李鴻章遠赴歐洲,目睹的巨大差距,那是落后挨打的刺痛。
百年后,144小時免簽政策讓外國游客紛至沓來,可他們回國后卻集體陷入“中國戒斷反應”,滿心落差。
這歷史場景何其相似,卻又天差地別!
近些年,中國以驚人速度跨越數百年發展鴻溝,僅用幾十年便走完西方數百年的工業化之路。
但部分外國人卻仍停留在百年前的刻板認知里。
在他們想象中,中國街巷充斥著衣衫襤褸的饑民、城市里遍布破敗棚戶、民眾眼神空洞麻木、醫療條件停留在赤腳醫生時代、基礎設施更是原始落后。
為了徹底改變這一錯誤認知,也為了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認知度。
當美國媒體還在炒作“中國游客不出國門讓全球錢包縮水1300億美元”時,中國早已悄然撕掉“簽證難”的舊標簽,掀起全球矚目的“免簽潮”。
2024年超1700萬外國游客免簽涌入中國,是前一年的兩倍多!
上海浦東機場的入境大廳里,金發碧眼的歐洲人、膚色黝黑的非洲人、裹著頭巾的中東旅客舉著護照排成長龍,蓋章聲此起彼伏。
這一幕正是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最佳表現。
不僅如此,去年中國僅對54個國家免簽,而今年前三個月就來了657萬老外,比去年翻了三倍多。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幫老外回國后竟然集體"犯病"了。
在社交媒體上哭訴回到自己的國家后,對中國特別留戀,以至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更有外國網友稱這是患了“中國綜合癥”了。
真有這么神乎其神?畢竟相較于歐美這些發達國家,中國確實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提升。
于是有人認為,只因一次免簽來中國旅游,老外們就集體“破防”到患上“中國綜合征”,這說法是不是有點吹過頭、脫離實際了呢?
而事實是,外出旅行最忌諱的就是“不便捷”而在這方面,我國已然超越了許多國家。
比如,有一對愛爾蘭夫婦,漫步在成都街頭時體驗了二維碼支付,那一刻,他們頭一回真切領略到了手機支付的便捷魔力。
不用再緊緊攥著紙質錢幣,也不用為繁瑣的找零而煩惱,更無需操著蹩腳的中文,磕磕絆絆地溝通付款金額和找零數目。
只需一部手機,諸多事務便能輕松搞定。
和歐洲國家那種要么刷卡、簽字,要么現金找零的支付方式相比,這種便捷簡直超出了不止十倍。
而且,這種移動支付的便捷,從五星級酒店到烤紅薯攤。
二維碼掃過的瞬間,都讓外國游客深刻意識到,一個社會可以徹底告別錢包,這種信任體系和社會效率是遠超想象的。
除了支付便捷,其他便捷更是無處不在。
又如,日本游客在江西武功山山頂用5G信號視頻通話后,竟在媒體上發出這樣的驚嘆,“簡直穿越了至少十年”。
而英國登山者在武功山用5G信號直播時,英國山區連基本通話信號都無法保證,這種現實形成的殘酷對比,讓其心里產生了極大的落差。
或許有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像英國這些發達國家不至于連5G信號都還沒有普及。
而數據卻顯示,英國5G網絡覆蓋人口超過2800萬,占全國總人口40%以上。
反觀,中國至2025年年底前將實現5G網絡覆蓋全國95%的行政村,著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這意味著,即便外國游客身處在偏遠的中國山村,也可與國內家人視頻通話暢通無阻。
相較于,泰國柬埔寨這些旅游國家存在眾多安全隱患,中國社會安全感則具有碾壓性優勢。
一位伊拉克游客從前聽到煙花就驚恐,而如今竟能安心的吃宵夜了。
法國博主故意在商場遺落筆記本電腦,數小時后竟然還完好無損的躺在那,讓“夜不閉戶”從成語變成現實。
這些都為外國游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甚至讓他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比在自己國家還安心的體驗。
正如一位美國游客在社交平臺上坦誠分享:“我們被本國媒體誤導了整整三十年,來到中國才發現,這里的街道遠比紐約整潔,夜市比巴黎更加安全有序,高鐵的準點率更是遠超日本。”
正是這種科技層面的降維式沖擊,以及安全性極高的社會保障體系,讓這些外國游客產生了“戒斷反應”,其本質是新舊認知體系激烈碰撞所產生的結果。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憑借“灰蒙蒙的天空”、“落后的基礎設施”、“危險的社會環境”等標簽,塑造出關于中國的刻板印象,而這一印象在真實的中國面前卻瞬間土崩瓦解。
當然,能抓住外國游客心的,還有中國獨特的味覺文化。
韓國游客在社交媒體驚嘆,在中國實現了“西瓜自由”,在他們國家西瓜貴得離譜,中國卻物產豐富、價格低廉,令他們羨慕不已。
要說犯“中國綜合癥”最厲害的,那得是英國的孩子們了。
有些孩子因為太想念四川那香辣過癮的火鍋,竟然用絕食來抗議,就盼著能再吃上一口。
這些看似好笑的現象,其實背后藏著中華飲食文化超強的“走出去”的實力。
還有,瑞典游客到了中國,嘗過各種美食后才發現,原來他們以前以為的“西餐花樣多”,不過就是炸魚薯條換個做法罷了。
而中餐講究“一菜一個味兒,百菜百種香”,這理念輕輕松松就對西方那單調的飲食進行了反擊。
當下這場認知層面的變革,正深刻改變著全球旅游格局。
2024年前半年,上海入境游客超424萬,北京免簽入境人數也超84萬,這些數據背后,是消費模式的大變化。
外國游客回國前在機場瘋搶小米手機、華為手表,足見中國科技產品性價比超高。
更厲害的是,現在“中國體驗”成了社交媒體熱門話題,每個游客都成了中國“活廣告”。
不過,開放不是無序開放,文化輸出也得跟上。
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戒斷反應”,本質是全球化信息平權。
54國游客來華、198萬人見證真實,社交媒體打破西方輿論壟斷,中國掙脫認知枷鎖。
事實證明,讓世界看到真實比導彈更有力,144小時的煙火氣比廣告更有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