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晨 通訊員:黃成 葉飛
“公交車的后視鏡能看到多大范圍?”“逃生錘要怎么敲才最有效?”7月14日下午,武漢沌口體育中心公交場站的K4路公交車廂里,20名來自水木清華社區的孩子化身“公交體驗官”,在家長的陪伴下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安全研學之旅。這場由武漢公交四公司一車隊聯合社區策劃的“探秘城市脈搏共筑安全未來”活動,讓暑期出行安全知識從課本走進現實。
孩子們的出行安全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為讓交通安全意識真正在孩子們心中扎根,武漢公交四公司一車隊與水木清華社區精準對接,將課堂搬進公交場站。“比起單純說教,沉浸式體驗更能讓孩子記住安全要點。”活動組織者介紹,從課程設計到現場互動,每個環節都圍繞“可觸摸、能參與”的原則展開。
“候車時要站在站臺黃線后,車輛停穩再排隊上車——這些不是規矩,是保護自己的‘鎧甲’。”活動現場,“武漢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黨員駕駛員文武師傅化身“安全導師”,用卡通PPT和趣味案例講解安全知識。互動問答環節里,孩子們爭相舉手:“我知道!不能把頭伸出窗外!”“下車后要走斑馬線!”稚嫩的聲音里透著篤定。文師傅還鼓勵孩子們:“把今天的收獲當‘家庭作業’,教給爸爸媽媽,你們就是全家的安全小衛士。”
登上純電動公交車的瞬間,孩子們的興奮感溢于言表。在駕駛員張劍的引導下,他們輪流觀察駕駛座、觸摸安全裝置,一個個問題接連拋出:“為什么司機叔叔要反復看后視鏡?”“車門沒關好車會動嗎?”了;來自K4路駕駛員張劍一邊演示一邊解答:“看后視鏡是為了避開盲區,就像你們走路要回頭看身后一樣;車門沒關好,車根本啟動不了——這是公交車的‘安全密碼’。”
最讓孩子們投入的是安全實操環節。張劍拿起逃生錘,示范如何敲擊車窗邊角:“記住要敲玻璃四個角,這里最容易破碎。”他又打開應急開關,講解車門手動開啟方法。孩子們踮著腳圍觀,有的還模仿著比劃動作。“原來公交車里藏著這么多保護我們的裝置!”剛體驗完逃生窗操作的尹沐雪小朋友說。
“平時說一百遍‘注意安全’,不如讓孩子親手摸一摸逃生錘。”家長孫女士看著孩子認真記錄的模樣十分感慨。她表示,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讓孩子記住了安全知識,還讓他們理解了公交行業的責任,“回家后孩子一直說要當‘安全宣傳員’,這種影響比說教有效多了。”
“孩子們懂安全,我們開車更安心。”駕駛員張劍的話道出了公交人的心聲。據了解,武漢公交將持續開展此類研學活動,讓更多孩子在體驗中學會自我保護,讓交通安全的種子在更多家庭生根發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