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員上門為居民講解醫保參保相關政策。
7月16日訊(導報記者 錢玲玲 /文 廈門市醫保局供圖)“我父親今年做完手術,醫保報銷的時候怎么不能報,還有待遇等待期?”“多虧了網格員苦口婆心的再三提醒,我們及時繳了費,不然這幾個月孩子生病報銷就麻煩了!”
醫療保障事關每一位群眾的切身利益。隨著2025年過半,一些未及時參保繳費的市民陸續嘗到了“苦果”——生病后才想起參保,卻面臨“醫保待遇等待期”,無法馬上報銷醫療費。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為斷保,六七萬元醫療費要自掏腰包
今年3月,劉先生因病住院做了手術,出院結算時被告知無法醫保結算,六七萬元的手術費無法報銷。原來,劉先生去年底因個人原因沒有及時繳納2025年居民醫保費用,這次生病才發現自己斷保了,就算現在立即繳費,也有3個月的“醫保待遇等待期”,等待期內的醫療費不能報銷。
相比之下,王女士就幸運多了。去年底,未來海岸社區的網格員黃莉、詹清霖在日常走訪中發現,社區里有個4歲小朋友小楷還未繳納2025年居民醫保費用。“2025年起政策有新變化,國家新出臺了‘醫保待遇等待期’的政策,沒有在集中參保期繳費的話,會影響醫療費的報銷!”在兩位網格員的持續跟進提醒下,家長王女士及時繳費成功。
今年以來,小楷在門診看病20次,產生醫療費用3100多元,醫保報銷1200多元。“多虧網格員再三提醒,讓我們醫保報銷不用等!”王女士感激地說。
待遇等待期,分為固定和變動兩種情況
什么是“醫保待遇等待期”?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未在居民醫保集中參保期內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置參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在等待期內,醫療費用不能報銷,得自掏腰包。“過去,有部分人員健康時不參保不繳費,一旦生病又想參加醫保,享受其他參保人建立好的共濟屏障,這對連續參保繳費的人群來說是不公平的。國家設置這個等待期實際上是對全體參保人權益的維護,保障醫保制度持續運行。”廈門市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說。
這個“等待期”要等多久?具體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叫固定等待期,沒有在集中參保期內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參保后有3個月的固定待遇等待期。
第二種叫變動等待期,沒有連續參保的人員,每多斷保1年,就會在3個月固定等待期基礎上增加變動待遇等待期1個月。例如:2025年未參保繳費,待遇等待期是3個月;2025年、2026年均斷保,待遇等待期是4個月……斷保越多年,醫保待遇等待期就越長。
若已斷保,盡快繳費續保抓緊度過等待期
事實上,為做好新政的過渡銜接,保障城鄉居民應參盡參、應保盡保,在集中繳費期基礎上,福建省統一規定今年1月1日至2月28日為2025年居民醫保延長繳費期。但是,仍有部分群眾未及時繳費。“我現在已經斷保了,該怎么辦才能盡快不‘等待’?”有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并尋求解決辦法。
對此,廈門市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參保人員若出現斷保,應盡快繳費續保,一方面抓緊度過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另一方面避免產生連續斷保,導致又增加變動等待期,影響醫保報銷。
當然,政策也有溫度。像出生不到1年的小寶寶、享受醫療救助的朋友、當年剛退伍的軍人等特殊人群是沒有等待期的。
出國出境人員、港澳臺人員參加居民醫保,發生斷保的,執行與內地居民相同的等待期政策。
同時,醫保部門也提醒,今年9月至12月將進入2026年居民醫保集中參保繳費期,請大家及時參保繳費,以免影響醫保待遇享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