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逃生
前言
又是一起破窗逃生的事件,不過這一次是車內(nèi)的乘客集體逃生,足足有百余名乘客被關在了“移動鐵皮蒸籠”當中。
當有人因缺氧中暑暈倒,恐慌瞬間蔓延,一名乘客果斷砸窗求生,才讓危局得以化解。
而機場隨后發(fā)布的視頻與聲明,卻聲稱“空調(diào)開著,窗戶沒關”,此言一出,輿論炸鍋!到底是乘客夸大其詞,還是官方避重就輕?
圖源網(wǎng)絡
更加令人深思的是,這一場高溫下的“破窗驚魂”,不僅拷問應急機制的冷漠,更讓“安全規(guī)定”與“生命尊嚴”的沖突。
“移動的鐵皮蒸籠”
青海的七月份即便入夜,暑氣也未消散,而就在這個時候,機場的航班有一百多名乘客,正在經(jīng)歷一場或許會致命的危機。
登機之前,乘客們都要拖著行李,懷著歸心,登上了機場的擺渡車,這本是登機前再尋常不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此時的擺渡車已經(jīng)成為了“移動的鐵皮蒸籠”。
圖源網(wǎng)絡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車門關閉落鎖之后,擺渡車的司機走下車,而幾分鐘后車廂里開始不對勁了。
在如此封閉的空間之內(nèi),空調(diào)沒開車窗緊閉,這輛擺渡車成了一個巨大的、密不透風的鐵罐頭,一百多個人擠在狹小的空間里,體溫和呼吸迅速加熱著周圍的空氣。
光是聽起來就能夠想象得到車內(nèi)此時的空氣都要凝固了,于是有人開始用力拍打車窗,扯著嗓子呼喊司機,但并沒有回應。
圖源網(wǎng)絡
終于,有一位女士撐不住了,她急促地喘息著,臉色發(fā)白,身體一軟在人群中癱倒下去,從感到不適到徹底暈厥,不過短短幾分鐘。
有人暈倒的事情徹底點燃了車廂內(nèi)積壓的恐懼,此時的車廂內(nèi)可以說所有人都處于這種可能致命的危機當中。
如果再不想辦法,誰也不好說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于是就在恐慌中,一名男乘客擠到窗邊,抓起了紅色的應急錘,沒有絲毫猶豫,他用盡全力砸向厚重的玻璃。
砸玻璃
玻璃破碎的聲音,終于讓機場的工作人員聚集過來,擺渡車的司機也慌忙跑回車上,手忙腳亂地打開了空調(diào)。
從機場方面公開的視頻來看,從乘客被鎖車內(nèi)到車窗被砸,過去了將近20分鐘,好在救護車很快趕到,醫(yī)護人員為暈倒的女士接上了氧氣,并送往醫(yī)院。
送往醫(yī)院
萬幸的是,她并無大礙,但這一家人的行程,卻被這十分鐘的驚魂徹底打亂,只能改簽次日,其余乘客的航班也因此延誤了半小時。
事件發(fā)酵到網(wǎng)上,輿論嘩然,兩天后,機場發(fā)布了一份官方聲明以及事發(fā)時間線,試圖澄清事實,然而這份聲明卻比車里的悶熱空氣更讓人窒息。
機場方面言之鑿鑿:擺渡車空調(diào)始終開著,車窗也沒關,而之所以不開門,是因為有飛機正在滑出,為了安全起見。
這番說辭,讓親歷此事的乘客們感到一陣眩暈,這也不禁讓人想追問一句:如果空調(diào)開著,窗戶開著,那一百多人為什么會汗流浹背、呼吸困難?
汗流浹背
那位暈倒的女士,難道是在享受冷氣時過于激動而昏迷?如果窗戶開著,乘客們又何苦要冒著危險去砸碎一扇本就“開著”的窗戶?
網(wǎng)上流傳的視頻里,乘客們額頭亮晶晶的汗珠,濕透的衣背,無一不在嘲諷著那份聲明的荒謬。
甚至有網(wǎng)友直言這就是謀殺!對現(xiàn)場的乘客們而言,機場的回應并不能被視為一種解釋,因為這其中的漏洞實在太明顯了。
圖源網(wǎng)絡
那么這件事情在曝光之后,又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怎樣的討論呢?
網(wǎng)上熱議不斷
其實這件事情再簡單不過了,那就是讓這些在現(xiàn)場的乘客們發(fā)聲,自然就能夠知道當時車廂內(nèi)究竟是怎樣的情況了。
如果真如聲明所說,是為了航空器滑出的安全而不能開門,這個理由或許可以理解,但是不開門,就等于必須關空調(diào)、關車窗嗎?
圖源網(wǎng)絡
機場官方公開的時間線,非但沒能平息輿論,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怒火,這是一種根植于骨子里的,“我規(guī)定、我解釋、我沒錯”的傲慢。
在這種傲慢面前,乘客的真實感受、身心安危,都顯得微不足道,縱然我們尊重規(guī)定遵守規(guī)則,難道不更加應該尊敬生命嗎?
其實這并非孤例,不久前有一列火車也因停車時車廂內(nèi)酷熱難當,有乘客中暑,最終同樣有人砸窗求生。
網(wǎng)友評論
當時輿論一邊倒地支持砸窗者,稱其為“英雄般的自救”,無論是機場的擺渡車,還是停駛的火車,都指向了一個根本問題:
當僵化的規(guī)定與鮮活的生命發(fā)生沖突時,我們該聽誰的?
安全規(guī)定當然重要,它是保障公共交通運行的基石,但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定的人,不應該是沒有感情的機器。
路人視角
一個合格的司機,在遵守飛機滑出不能開門的規(guī)定時,腦子里至少應該閃過第二個念頭,那就是車里這么多人,不開空調(diào)會出事。
這不涉及多高深的技術,也不需要多復雜的判斷,這叫常識也叫人性。
將不開空調(diào)、不開窗的行為,輕描淡寫地隱藏在“安全規(guī)定”的擋箭牌之下,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一種失職。
網(wǎng)友評論
它的潛臺詞是,只要我沒違反某條明文規(guī)定,哪怕乘客熱暈甚至熱死,也與我無關,這也就難怪有人會義憤填膺表示這就是“謀殺”這么嚴重了。
其實除了以上這兩起頗具爭議的砸窗事件之外,此前還有一件類似的事情,卻沒有這么大的爭議,那就是河南暴雨期間鄭州地鐵破窗事件……
破窗聲值得人們驚醒
其實從本質(zhì)上來看,砸窗這看似暴力的舉動背后,卻藏著一個樸素到不能再樸素的道理,那就是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圖源網(wǎng)絡
還記得鄭州經(jīng)歷暴雨的那一次,一燒烤店老板被困在地鐵5號線,水位從清澈變渾濁,從腳踝漲到膝蓋,再到有人開始呼吸困難。
車廂內(nèi)外40到50厘米的水位差,讓每一秒都變得漫長,當他聽到那個四五歲孩子對媽媽說快堅持不住了的時候,那一刻等待救援已經(jīng)不再是選項。
他潛入水中尋找滅火器,第一次沒找到,有人遞來一把傘,砸窗失敗,就在準備放棄的時候,旁邊有人用滅火器砸開了第一扇窗。
圖源網(wǎng)絡
當時燒烤店的老板立刻接過另一個滅火器,踩著電纜架,接連砸開三扇窗戶,30多人通過這幾扇窗逃出生天。
現(xiàn)在回看這兩起事件,雖然場景和危機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在生死關頭,規(guī)則和體面真的那么重要嗎?
鄭州地鐵里,工作人員說要自救,不能再等了,而青海機場里,卻沒有任何工作人員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鄭州地鐵
有人或許會說,砸窗太極端,應該有更文明的解決方式,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就像站在岸上教人游泳一樣輕松。
可當水漫過脖子,當空氣越來越稀薄,當身邊有人暈倒,您還會優(yōu)雅地討論程序正義嗎?
生命高于一切,這不該是一句空話,不管是面對天災還是人禍,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任何能夠自救的行動都值得肯定。
圖源網(wǎng)絡
鄭州那個燒烤店的老板救了30多人,青海機場的那位乘客讓一車人呼吸到新鮮空氣,他們都是平凡的英雄。
或許有人覺得“英雄”這個詞太大了,他們只是做了一個正常人在那種情況下應該做的事,那就是求生,讓自己活下去也讓別人活下去。
但恰恰是這種樸素的選擇,這種本能的善良,讓我們在災難面前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圖源網(wǎng)絡
玻璃可以再裝,規(guī)則可以再定,但生命只有一次,當制度和程序無法保護生命時,打破它們就是最大的正義。
當然本文在這里并不是鼓勵破壞,而是提醒我們:永遠不要讓形式主義凌駕于生命之上,這兩聲玻璃破碎的脆響,應該讓更多人警醒。
結(jié)語
這起砸窗事件,砸開的不僅是通風口,更是一個警示,它在提醒所有公共服務的管理者,任何時候,人都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
圖源網(wǎng)絡
規(guī)則若是失去了對人性的考量,便會淪為冰冷的枷鎖,甚至成為傷人的工具,畢竟規(guī)定是死的人還要活著啊。
這不是什么個人恩怨,而是人與一套自以為是、毫無人性的系統(tǒng)之間的對抗,當然在這里還是希望有關規(guī)定能夠越來越人性化。
那么你對于最近高溫引發(fā)的這些類似的事情究竟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