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網友翹首企盼許久的黃楊鈿甜事件再次迎來了通報。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她爸爸違規經商是事實,但賺得不多,只賺了三萬塊,已經沒收了;隱瞞生二胎也是事實,但因為現在已經離職了,所以沒處罰。
而人們最關注的230萬天價耳環,被證實為朋友送的,并且送的還是假貨,是個全套只值300元的玻璃制品。
對于這個通報,我沒有太多質疑,說什么就是什么吧,畢竟之前有人就因為這件事造謠被抓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雖說不去質疑,但其中一些細節還是很耐人尋味的,反正我是想不通。
比如她爸爸放著之前好好的公務員不當,去下海經商,大家都以為他賺了多少錢,結果到頭來就賺了三萬塊,這很不符合常理。
在資本論第871頁中有這樣一句話:
“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于冒絞刑的危險。”
我們普通人做一件事情前都要權衡利弊,看這件事有沒有利潤可言,而她爸爸作為前公務員,還培養出一個明星女兒,放棄穩定的工作,就為了那三瓜兩棗,這是不是有點太不合常理?
第二疑點是關于珠寶來源的,彼時輿論發酵,關于那副耳環的來源各方面都有回應,可如今看起來這些回應顯得尤為諷刺。
之前經紀公司說是跟品牌方借的,后來她本人又說是跟媽媽借的,再后來爸爸說是買的仿品,現在又變成了朋友贈送的玻璃...
我們平時看電影時,都知道警察辦案是需要對口供的,口供一旦對不上,就意味著有問題。同一件事,出現了幾種截然不同的說法,這一點同樣存疑。
第三個疑點,是媒體報道中被送檢的耳環,疑似和她當初戴的耳環存在一定區別。
這幅圖是封面新聞報道中被送檢的耳環,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中間這個是空的,什么東西都沒有:
這是她當初戴在耳朵上的耳環,仔細看中間有一個疑似白色珠子點綴:
我們再放大一下,這樣看對比更加直觀,且沖擊力更強:
第四個疑點,報道中提到這幅耳環被拿去送檢了,并且耳飾金屬材質被檢測為為銅合金、鋁合金、鐵合金等。
好了,到這里新的疑點出現了。百科上給出了相關材質的自然氧化時間,銅合金保養得當氧化時間為1年,鋁合金不易氧化,鐵合金需要定期清潔并打蠟防護才可延長材質使用壽命。
報道中提到,這幅耳環是2016年朋友贈送的,也就是說距今已過去近9年。整整9年時間,能把價值幾百元的玻璃制品保存得如此完好,看不到一絲氧化痕跡,甚至連火彩都有,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難不成就是這樣一個玻璃制品,他們還每年都拿去保養嗎?如果不保養,又是怎么做到如此嶄新的?
有網友做了一組分析,結合深圳氣候環境參數、材質與腐蝕必然性分析和腐蝕進程時間軸等,最后得出結論,這個耳環保持光潔如新需要滿足3個必然條件:
真空密封保存;零次佩戴記錄;特殊防蝕鍍層。
經過科學存活率評估,在自然條件下保持光潔如新的概率<0.1%!
第五個疑點,在相關報道中還提到,當初照片中出現的別墅其實不是他們家的,只是路過覺得好看,所以順手拍了照片。
現在耳環是假的,別墅是假的,那么她媽媽之前戴的那些首飾呢?是不是也是假的?
如果這些都是假的,仔細想想這符合常理嗎?是什么樣的家庭能虛偽到這種程度,什么都用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這些首飾又是怎么來的?
最后,說一點個人觀點。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很害怕被別人誤會或者冤枉,如果被誤會或者冤枉了,一定會想方設法極力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才出現有些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甚至不惜放棄生命的案例。
如果在事情發生的當晚,她把耳環拿去鑒定,哪怕一個星期內拿去鑒定,人們或許都不會說什么。
可一個簡單的耳環鑒定,硬生生花了這么長時間,那真的就別怪人們提出質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